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行政问责乱象与矫治的刚柔艺术/王湘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湘萍 日期:2021-03-22 09:22:15
经过充分调研与讨论,依照法定程序、规范进行问责。要注重问责实效。基层问责过程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出现问题时要明确基层干部是因为私利还是公事,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原因,是“无禁”还是严禁,厘清违纪边界,避免违纪与失误相混淆,防止“灭火式”问责和“全盘式”问责的出现。要注重问责长效。问责代替不了管理和整改,却是提升管理和整改成效的重要手段,纪检部门要及时堵塞问责制度漏洞,通过长效问责来净化政治环境。
  四、精准问责的运行机理与乱问责的规范治理
  (一)进一步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基层行政乱问责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同时这也是乱问责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破除乱问责、实施精准问责就需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育政治上的“健康人”。第一,加强对基层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要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党性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角色和岗位的使命感、责任感。基层领导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弊端与危害,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出现问题时不是急于问责他人来推卸责任,而是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精准问责。第二,增强基层领导精准管理能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一刀切”,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全盘式”问责就属于这种情况。而精准管理能力就是根据地区实际、相关事件的事实客观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不唯上、只唯实。第三,以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基层领导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完善基层领导绩效考核机制,使绩效考核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基层领导的工作实况、业务状况,而不是根据问责的数量来评价基层领导干部。关于问责评价,也要实现从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有效规避基层行政乱问责的各种不良现象。
  (二)完善法律与制度,为精准问责提供有力支撑
  造成基层行政乱问责的一部分原因是基层领导责任意识不强,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基层行政问责缺乏规范性约束,因此,要对此进行补充与完善。第一,加强行政问责法治化建设,为精准问责提供法律依据。现有关于行政问责的法律法规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影响了行政问责的权威性。为此,相关权力机关要对现有的行政问责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进行整合与规范,从法律视角明确规定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3],使得基层干部问责有章可循,以法律对基层领导的问责权力进行有效规制。各地区也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政策规范,在保障与全国性法律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具体化的可操作流程,这也是精准问责的内在要求。第二,完善权责清单,增强基层行政问责的精准性。权责清单是对权力与责任的清晰界定,是行政问责的基础与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纵向权责清单制定。纵向权责清单,也就是明确规定上级和下级的权力与责任都有哪些,通过明确权责避免上级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下属。纵向权责清单的制定要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这也是对权力有限的基层干部的保护。至于具体的权力与责任界定,应根据领导干部等级、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横向权责清单制定。这主要是为了解决跨地域、跨部门的复杂问题,当一个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同时介入时,权责往往难以界定,也就很难问责,需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