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行政问责乱象与矫治的刚柔艺术/王湘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湘萍 日期:2021-03-22 09:22:15
的数量越多表明自己政绩越显著。这种权力任性导致的问责任性使得基层干部提心吊胆,产生严重心理压力。
  4.“灭火式”问责。一些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后为了安抚民众,将问责演变为了政治秀。当发生舆情事件时,这类领导干部并不注重查明真相,而是期望制造一种轰动效应,在使舆情降温的同时展现自身的领导能力。比如,“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事件”。一名海关工作人员穿着吊带裙为群众办理业务,但被这名群众拍了照片并且上传到网上,因此,这名工作人员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和谴责。为了缓解舆论压力,相关部门立即对该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检查反省。后来事件发生反转,原来这名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并换上便服,是牺牲个人时间为群众办理业务,本来是爱岗敬业却被问责。得知真相后拍摄照片的群众向该工作人员道歉,舆论转向海关部门,使其措手不及。“灭火式”问责的目的并不是找出基层干部身上的问题并促使其改正,而是迫于压力或是为了显绩,这种“不问三七二十一”的问责使基层干部受了委屈、寒了心。
  5.“全盘式”问责。形势复杂与快速变迁是当代治理的重要特点,要求政府加强创新与回应能力。但一些地方政府依然习惯于使用之前的经验和做法,还具有比较明显的“政治运动”痕迹。领导干部在布置任务时就要求实现“大成果”,忽视了各地区的实际,管理手法单一,具体到问责领域就呈现出“全盘式”问责。比如,有些企业在排污上是达标的,但一些地区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要是督查组来检查,不管什么样的企业一律停产,否则,相关负责人就会被问责。这种看似落实上级政策的问责实则是懒政思维的体现,是一种简单化的行政思维,是领导干部创新与回应能力低下的表现。
  三、基层行政问责刚柔把握艺术——时、度、效的精准问责
  1.精准问责的时。关键时刻的问责能够使得问题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责要问在中央政策落实不彻底时,问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时,问在选人用人失察时,问在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时。早、准、快是精准问责时间维度的重要标准,纪检监察机关等对于问责事项要提早调研,找准症结与关键主体,迅速出击,保障问责功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精准问责的度。问责要展现政治高度。对基层干部的问责要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善于通过具体事件来分析其背后的本质与责任。将问责与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工作规划相结合,从政治认识、政治思考出发进行问责工作。问责要提升整饬精度。问责包含两部分,即问和责,问是更为重要的层面,是问责的精华所在。因此,基层问责要避免简单粗暴,强化精准化行政思维,准确地定位、识别问题,查清问题的责任主体、因果关系、利益关系等,避免“背锅式”问责和“任性式”问责,提升问责对象和内容的准确性。问责要加大惩处力度。有力度才会有权威,否则,问责就会成为空谈。对于全局性问题或者涉及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问题,应坚持终身问责,以提升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
  3.精准问责的效。要注重问责质效。发展高质量,问责也要高质量,要减少“全盘式”问责,避免问责随意化。这就要求问责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将客观事实作为问责标准,对于事实不清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