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创新还是折腾?—基层创新的常见“病症”与调控之道/赵利兵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利兵 日期:2020-07-18 19:49:49
而助力于组织事务的处理。再次,基层创新必须“立意实”,不是虚头巴脑地画大饼,而是一竿子插到底,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多登门讨教,问问这样的创新行为群众是否支持;多实地调研,了解实况让措施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多下地实践,到基层、到一线、到具体任务中去,这才是创新的主战场,确保人到、心到、情怀到。
  (三)治愈“强迫症”
  创新固然贵在抓机遇,但更强调实力雄厚、基础扎实,这就尤其强调创新过程中的稳扎稳打,避免走捷径,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甚至不择手段创新的误区。首先,上级领导有必要深化对创新本质的认识,意识到经验积累的重要性,避免一上来就只谈“新”,需要在“新”之余多考虑“创”之基础、“创”之过程,以评估“创”之可能。若以安排任务的形式要求基层工作必须创新,则很可能在权力压制下“新瓶装旧酒”“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抓材料”。其次,基层干部自身也应认识到,创新机遇的抢抓看似强调迅捷、优先,实则却是有的放矢下的自信出击,是长期成长成熟后的理性之举,若一味地纠结“想法新不新”“做法独特不独特”,就会忽略实干过程而过度地“涂脂抹粉”,把创新变成讨巧,以至于没有与众不同就不做、没有标新立异就放弃,导致强烈的创新“强迫症”。再次,上级领导与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均应主动避免急功近利之心,意识到一旦逐利欲望过重,则会因畏惧过程长、效果慢而揠苗助长,如此行为的最终结果反而是没做事就开始凑材料、没行动就开始树典型、没成效就开始总结经验,用更大的谎言去证明谎言。
  (四)解决“桥和船”问题
  基层创新容易变形为折腾,固然是基层干部认知、行为偏颇所致,但深层次的因素依然在于基层治理方式的不完善、不成熟,想要成绩却又不知该如何引导与鼓励,以至于陷入简单思维而过度加压加责、下达命令,将原本的能力提升变成政治任务。这就有必要回归问题本身而首先处理好“桥和船”即方法的问题。首先,引导基层干部端正“新”之目的和意义,其不是单纯地做别人未做之事,而是借由精简过程、提升效率更加精准锁定问题、立足需求,进而有所作为,由此引导基层干部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主要任务职责,弱化其“表现”欲望。其次,引导基层干部认识到,当下创新沦为折腾的主要方式,即繁杂形式、麻烦过程,以增加创造“亮点”的可能,这既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会议、各类材料的准备而丧失了服务人民的初衷,更导致其发展斗志严重衰退,加剧其不堪其扰的情绪,以至于对任何工作都是疲于应付之态,而真创新所需要的就是删减不必要的过程和行动,以精准、有效的行动力提高效率,凝聚斗志。再次,有价值的创新务必体现对紧迫、重要问题的迅速入手、高效应对,这就格外强调对形式化工作的删减,以集中精力干大事,即创造的不是应付性、表面化的思想和务虚的做派,而是新颖的思路、务实的技能和可行的方法,实践过程务必细、实且有价值。最后,明确创新从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借由“新”为基层实干者创造更大的能力施展空间,助力其有所作为、发挥价值,拓展发展之空间、增加成功之机遇。
  
  责任编辑 姜佩亚  
  E-mail:ldkx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