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创新还是折腾?—基层创新的常见“病症”与调控之道/赵利兵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利兵 日期:2020-07-18 19:49:49
  
  【摘  要】基层创新常常为求“快”而变为真折腾,或是在过程中主动打造“盆景”、被动培育“亮点”,或是在效果上善于勾画“新概念跑车”、勤于对比“赶超”。但事实上,从为了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的角度进行分析,创新与折腾有本质差别。这就有必要在调控中用好“三把尺”、让创新“走心”、治愈“强迫症”,以及解决“桥和船”问题。
  【关 键 词】基层工作;创新;折腾;调控
  【作者简介】赵利兵(1984— ),女,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5B351)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1-0011-03
 
  基层工作看似以听令执行为主,但其行为效果直接关乎百姓感受,因而基层干部如何听令、如何执行就不是简单的照搬照做即可,而必须加以创意确保行动过程灵活、务实。然而,部分干部就此陷入极端化误区,认为基层工作、个人能力务必时时与创新挂钩方能展示先进、体现优秀,以至于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行必举创新。如此为创新而创新的刻意之举,不仅丧失了最初本意与价值,更被基层员工抱怨真折腾而心生反感、厌恶。长此以往不加管控,必然耗损实力、有损动力而得不偿失。这就有必要深度剖析基层亮点实质,避免假把式下的投机表现。
  一、基层创新的常见“病症”
  (一)主动打造“盆景”
  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一点即先声夺人、与众不同,以独有优势或压倒性成果首先掌控全局。具体到工作中,谁能优先成为上级领导者所推崇的榜样,谁就近乎掌握了行为标准。这就使得急于求新之辈在工作中所考虑与关注的并非具体问题的切实解决,更非民众诉求的高效满足,而是对于“典型”“榜样”之位的抢先占据。为缩短经验总结时间,这类“创新者”往往会极力压缩实践过程,稍有成效则立即进行经验总结。如此急功近利行为下的“创新典型”岂不犹如盆中之景,看着漂亮却毫无实际效用。
  (二)被动培育“亮点”
  工作亮点必然来自大量的行动付出和成果积累,在成功基础上发现点睛之笔,进而上升为值得大众学习效仿的创新之举,暗含优秀、先进之意。关注“亮点”培育也正是希望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干部只看到了“亮点”的启发效应与巨大影响力,却忽略了前期必要的积累与提升过程,将全部精力置于表象美化上,或是热衷于做报告、做宣传大肆鼓吹自我标榜的经验与模式,或是完全通过舆论渲染和面子工程骗取上级、大众暂时的关注,甚至有些基层干部直接下达命令,要求下属必须有所创新,以至于在考核的“利诱”下,把挖掘“亮点”作为提拔的捷径,使得水到方能渠成的创新表现彻底异化为人为的、被动的行政命令——能出不能出都必须出。
  (三)善于勾画“新概念跑车”
  行为的创造性必然来自思维的不断创新,即能在具体的工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