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内部争端诱因、负面效应与消除策略/程 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程 明 日期:2020-04-08 12:07:38
  【摘  要】单位内部存在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争端三种类型,其诱发原因各不相同。单位内部争端易对单位治理生态、员工干事热情、团队绩效等产生负面效应。消除单位内部争端,应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单位制度建设,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增强领导艺术。
  【关 键 词】领导;员工;争端;治理生态;制度建设;领导艺术
  【作者简介】程明(1989— ),男,中共安徽六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5-0020-03

 

  争端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中,有价值争端、利益争端、资源分配争端、个性争端等。其背后是领导、员工等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博弈,呈现出普遍性、对立性、时序性、突发性、潜在性、累积性等特点。单位内部争端虽然属于人际关系常态化现象,但是,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并制定相应消除策略,往往会损害个人、集体乃至组织的利益。

  一、单位内部不同类型争端诱因剖析
  单位争端按其行为主体不同,可分为领导与领导争端、领导与员工争端、员工与员工争端三种类型,不同群体间争端的诱发机制不尽相同。
  (一)领导与领导争端:决策者与决策者的矛盾
  领导处于单位权力结构的“金字塔”顶端,与其职务相匹配的是对单位权益分配、人事安排、资金使用、项目审批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力。领导与领导争端可分为正职领导与副职领导的“隐性”争端和副职领导间的“隐性+显性”争端。通常情况下,受制于正职领导权威并考虑到自身利益,副职领导会选择将分歧隐蔽化。而副职领导之间无论在职务级别、资历还是资源占有方面都势均力敌,常会根据争端的大小和自身性格等因素选择争端公开化或隐蔽化。引发领导与领导之间争端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不同领导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同。不同领导对岗位职责、单位利益、决策风险的担当意识不同,有的领导将实现单位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追求,在工作上追求创新,敢闯敢干,愿意为自己所做决策承担责任,而有的领导则倾向于安于现状,习惯于墨守成规,凡事以无过为标准,这就导致不同领导在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出现争端。二是领导权责边界的模糊性。不同领导分管不同领域,当遇到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或者某些事项权责不清晰时,分管领导之间常常会因为推诿或者插手到其他领导分管领域而诱发争端。三是权力角逐。岗位晋升是单位领导层最为常见的权力角逐,资历相近的甲乙两个领导,若甲领导受到重用,则乙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认为自己能力、资历并不逊色于甲,埋怨、嫉妒甚至仇恨等心理就会引起争端。四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质。单位中有的领导属于保守型、温和型、防御型,而有的领导属于冒险型、激进型,不同个性特征的领导在共同完成组织目标时就可能产生分歧,进而引发争端。
  (二)领导与员工争端:决策者与执行者的矛盾
  单位中,领导与员工争端的背后是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矛盾。造成领导与员工争端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在利益分配中的不公。领导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制定与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