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用大别山精神铸牢党性之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讲话体会之一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9-11-06 09:05:01
服重重困难,重建了中原解放区,建立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志后来这样评价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吸引了蒋介石南线的一半以上的兵力,保证了其他地区的胜利展开,虽在全国范围吃苦头最多,付出了代价,但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取得了全局的胜利”,“敌人对大别山的进攻,只是战役性的,我们反攻意义之大,就在于迫使敌人改变了战略,这便是我们的胜利”[3]63。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他们没有后方,物资困难,人拖瘦了,脚板跑大了,这代价必须支付,因为代价是伟大的”。这种在自己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从大局出发,勇挑重担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还体现在大别山军民具有“不胜不休”精神。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国家领导人和共和国将领,从董必武、李先念到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无不以意志坚定、作风顽强、敢打敢拼、骁勇善战而闻名。意志顽强、行动果敢、斗争坚决,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胜不休”,是红四方面军的作战特点。“不胜不休”就是强调在残酷艰险的作战环境下要“硬着头皮顶住”,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朱德同志曾说,红四方面军有许多优点,英勇善战,吃苦耐劳。徐海东大将英勇善战,他总是指挥在最前沿,冲锋在最前线,打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要命,肯上前”,享有“徐老虎”的盛名。他打仗10年,8次负伤,全身有17个枪弹窟窿,8次穿膛而过,毛泽东曾称誉他为“对革命有大功的人”。大别山精神中的勇猛特质在王近山身上也有生动体现。王近山是红军中有名的战将,是一个浑身是胆的人,是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他打仗不怕死,勇猛顽强,屡建奇功,人称“王疯子”。在延安,毛泽东说,129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刘伯承这样评价他:“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许世友打仗更是如此。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虎将。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战役,是他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战事打了七天七夜,处于胶着状态。这时,他坚定地讲,“我们的困难大,敌人的困难比我们更大。现在就看谁的决心硬过谁。我们要跟敌人比毅力、比顽强、比后劲,胜利往往是在最后五分钟取得的”。结果,很快就使“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决心迅速变成了现实。敢打硬仗、恶仗、硬仗、险仗,正是大别山精神的本质体现,大别山革命史就是一部大别山革命人的斗争精神史。敢于同强敌做斗争,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就是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别山整个革命斗争的历史,其实就是党领导的人民和军队艰苦奋斗的历史。大别山斗争的“四度辉煌”,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大别山精神。
  这种奋斗精神体现在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共同奋斗上。在最艰苦的岁月里,革命群众竭尽所有支援革命,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