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虚假勤政现象的“精致”表现及其防治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影 日期:2019-08-28 16:53:17
quo;敷衍”变化为“重过程”。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为杜绝为官不为现象,上级机构都强调对干部行动过程的跟踪监督,寄希望于通过对行为的管控、督促来实现结果的改善。这却恰恰成为部分“能人巧匠”新的投机之处,其不仅借由自己的积极行动、主动付出凸显全程参与,更是以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之态营造出辛苦、劳累的表象。这既避免了不做、少做行为下的失职之罪,更规避了做得不到位、不深入下的敷衍嫌疑。在扎扎实实搞形式、忙忙碌碌走过场的伪装之下,这类领导干部的“假做”往往很难被监管者第一时间发现,可其危害相较于不做、少做有过之而无不及。
  4.“回避”调整为“粉饰”。在其位谋其政是对为官者的必然要求,解决问题、满足民众诉求是干部的基本职责。在传统的不作为态度下,面对棘手问题,能力欠缺者、责任心不足者常直接选择“绕行”,以不碰不触来减少自身的麻烦和风险。但在强调权责对应的制度体系下,完全不做已然行不通,这就使得部分领导干部开始寻求另一种规避之道,即“粉饰”行为下的遮掩,试图以伪装蒙混过关。更确切地说,就是在显著放大过程与行动表象的基础上,在轰轰烈烈的氛围渲染下,引导上级肯定自身的奉献态度、付出行为、务实精神,进而一定程度上谅解甚至是忽略结果的不完美,以达到不被追责的目的。
  二、“精致”虚假勤政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
  1.避责心理下的投机取巧。为何虚假勤政者过分强调过程的展现、在意表面形象的塑造,而忽略行为的切实结果以及自身真实能力的提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行为结果的实现往往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并非自己一人所能左右,与其全身心致力于不确定性结果的实现,不如专注于更易掌控的过程表象。[1]加之民众诉求的多元化特征,领导者的行为结果往往很难令所有人都满意、都认可,在无法满足部分群众意愿甚至是损害部分群众利益的情况下,辛苦得来的结果和业绩反而有可能“惹祸上身”。相反,虚化结果而注重过程的行为,既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展示自己作为领导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也可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行为凸显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本心,这正是自己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这样,即使后续的行为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领导者个人的失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避责方式。可以说,领导者对于潜在职业风险的过度畏惧与回避,表面看是为求个人安稳的合情之举,实则却是私欲优先下的不负责态度,并未真正将民众诉求置于首位而全力以赴,以至于不惜以“假做”来淡化行政管理结果环节,在糊弄的遮掩行为下最终损害的只会是组织资源、集体利益。
  2.显功诉求下的弄虚作假。履责必然需要以相应的成果来证明方能满足考核要求,而停留于口头的表态终会在权责对应制下被否定。勤于过程而忽视结果的虚假勤政者往往正是因为自身欠缺解决问题能力,而难以最终做出令上级满意的结果,为“达标”便只能另寻他法。现行考核制度下,在强调结果考核的同时也关注过程的全程追踪,过程与结果已经成为上级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那么,在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转而致力于过程的美化、装点也就成为必然之选。此时,自我在过程中的表现、展示不仅是为造势而淡化结果环节,避免被追责,更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深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