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机构改革后常见“阵痛”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顺顺 日期:2019-03-22 11:20:49
然选择。大部制在有效解决部际合作问题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将因体量变“大”而产生新的协作问题。一是影响内部协作效率。本次机构改革将职能、职权、事务相近的机构进行整合重组,因而在重新厘定职责、职能和具体分工上可能会有异议。单位内部机构的增加和分工的细化导致单位运行更加复杂,严密的科层制模式可能导致单位内部的协作效率降低。同时,改革后单位内部运作需要一个磨合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协作效率必然受到影响。二是部际协作成本增加。大部门之间协作推进有关工作,受制于烦琐的工作流程和报请程序,使得跨单位协作更加复杂、效率更低。
  4.单位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理念冲突问题。各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作风、价值理念、文化信条,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机构改革的快速推进,难以保障各原单位职工能够迅速接受别的价值观、工作作风等,由此带来工作方式、作风、理念上的认识和行动差异。而机构改革后的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凝聚形成新的具有向心力的文化价值观,需要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推动,构建新的单位文化和价值观。
  5.改革过渡阶段的工作衔接问题。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对新建、重组的部门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改革进程中的工作任务不会少,服务群众不能中断,各自原定的工作目标不能变,因此,必须做好改革时期的工作衔接。事实上,改革过程中工作衔接容易出问题,社会影响较大,容不得出一丝纰漏。此外,还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问题,影响工作衔接。一是“新官不理旧账”。新任领导者对原有的工作计划不买账、不监督、不督查,急于“另起炉灶”,重新搞一套工作安排,与原有工作进行彻底“交割”,导致工作程序紊乱,措施无法落地,工作效果打折扣,人民群众不满意。二是“肠梗阻”。改革时期,各单位专注内部工作,对原上级、下级单位的工作容易出现错位、缺位,导致政策落地出现“肠梗阻”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以改革为托词而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导致群众对改革产生偏见。
  二、机构改革“阵痛”的应对策略
  改革只有经历一系列“阵痛”过程,才能破茧腾飞,迈向新的征程。而这种“阵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应对,就极有可能影响机构改革大局,影响整个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做出预防性部署,将问题始终置于可控范围,稳步化解。
  1.开诚布公,正视各方诉求,畅通干部职工意见反馈渠道。改革时期,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十分重要,上级机关和相关领导同志既能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也能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还能集思广益,查漏补缺,把改革推向深入。一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调研,了解基层干部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为决策寻求支持。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对单位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在最大范围内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严格执行决策程序,打造阳光政务环境。
  2.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改革过渡区间。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过程,需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改革的过渡区间,设置一个合理的时间进度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一是通过设置过渡区间实现有序“转身”。设置过渡区间,让各方无论是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