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的形成机制、危害与管控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晓毅 日期:2018-12-18 17:10:13
  【摘  要】单位管理中的“钉子户”现象严重影响单位业绩提升和健康发展,其形成机制可以划分为“内在变质”和“环境诱导”两种类型。单位管理者应变革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多元激励、采取防控措施,有效解决单位管理中的“钉子户”问题。
  【关 键 词】单位管理;“钉子户”;管理者;员工;管控
  【作者简介】赵晓毅(1982— ),男,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人事处人事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课题“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地方高校教师分类评价研究”(课题编号:JRS-2018-3050)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28-0022-02
 
  “钉子户”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特有名词,是指在由多个主体参与的经济交换活动中,旨在获取更多价值而采取拖延策略的单个主体。[1]现在“钉子户”一词常用来指代处理某个问题时不配合且难说服的那一部分人。借用“钉子户”的概念,单位管理中的“钉子户”现象是指单位激励约束机制失衡造成部分员工缺乏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且行为麻木、油盐不进、屡教不改,让管理者棘手头疼、难以处理的现象。单位管理中的“钉子户”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管理病态,会严重影响单位业绩提升和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单位管理中的“钉子户”现象是单位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的基础上,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管控对策。
  一、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的形成机制
  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管理病态,或重或轻地存在于各个单位。从形成因素的视角分析,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的形成机制可以划分为“内在变质”和“环境诱导”两种类型。
  (一)“内在变质”型
  我们仔细审视那些所谓“钉子户”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们并非天生的“钉子户”,相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曾经表现积极、努力上进,有的人还取得过骄人业绩,按照正常逻辑,他们非但不会成为管理者眼中的“钉子户”,而且很可能会成为单位中的骨干和优秀分子。好员工向“钉子户”蜕变的过程同人体生理疾病一样,是一个逐步变质的过程。单位管理中“钉子户”现象的“内在变质”型形成机制是指员工职业发展中的个体因素在单位激励约束机制失衡环境下变质,进而使员工被不良因素主导,逐步蜕变成“钉子户”。一方面,由于年龄、学历、素质、能力及际遇等因素的影响,员工遭遇职业“天花板”,特别是近年来管理领域组织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活动的开展,使单位组织层级和管理职位逐渐减少,职务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少,个人遇到晋升瓶颈的概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单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员工对自身处境的失望和无奈,表现出不思进取、不听召唤等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为管理者眼中的“钉子户”。另一方面,员工“内在变质”与否同其心理素质有关,如果员工具有较好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就不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