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上下级关系中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悖相合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曾 明 陶冶华 日期:2018-12-03 16:36:09
  【摘  要】关于上下级关系,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悖之处表现为权威的误解与新解、权益的错配与更替、关系的淡然与相关,相合之处表现为关系纽带的搭建、忠诚的扬弃、才能的认同、最终组织目标的趋同。基于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上下级关系认知的相悖相合之处,实现上下级关系的相互成就,需要强化领导者德行,发挥领导者感染力;尊重下级员工,缩小上下级身份差异;提供发展机会,增强组织凝聚力;摆正二者位置,培养下级的责任意识。
  【关 键 词】上下级关系;传统理念;现代理念;相悖相合
  【作者简介】曾明(1972— ),男,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腐败治理、地方治理与公共财政;陶冶华(1993— ),女,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腐败治理、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D16149);2017年江西省经济社会重大招标项目“干部责任担当落地生根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ZD03)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27-0009-03
 
  一、传统理念下的上下级关系
  (一)威权主义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
  君主的产生最开始是以氏族和世袭制演化而来的,由此赋予了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商纣王无道、暴虐的统治下,忠臣比干之死,反映出了威权主义下的上下级关系,即“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周武王伐纣”。但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治理模式也决定了西周后来的“分封制”,建立起来的是统一的封建等级国家,这种情况下君臣的关系一如之前,还是臣子要听命于君主,即所谓的“事君不贰,是谓臣”。到了秦朝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更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二)儒家文化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
  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仁政”与“德行”,由此形成了仁慈型领导与德行型领导。仁慈型领导与德行型领导对下属关爱有加,待下属亲如手足,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他们以德行令人信服,与下级以朋友关系相处,以信任关系贯穿于君臣之间,换来了下属的知恩图报,从而营造出和谐的上下级氛围。儒家君臣之道的代表要数汉初,那时相权地位上升,遇国家大事,皇帝要与丞相共商,甚至皇帝的命令丞相也可以拒绝。
  (三)道家文化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
  道家文化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该文化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则表现为君臣相安无事,是一种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领导策略。极力推崇道家文化的要数汉文帝和汉景帝了,于是就有了“文景之治”,这一时期人民得以休养生息。道家文化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既不会过分强调仁爱,又不会过分强调统御。
  (四)法家文化视角下的上下级关系
  法家基于对人性好利的假设,认为赋予臣子巨大的权力势必引起动乱,强调采取“居上傲下”的领导风格。具体而言,领导者占据显著的地位,达到驭臣的效果,不过其与威权型领导以强权巩固和谐上下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