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制度设计的理想化陷阱与防避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林群丰 王 勃
日期:2018-02-07 08:43:43
存在的任何瑕疵和成本。在制度设计中,如果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即在所有人利益都没有受损害的情况下,有的人实现了利益增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帕累托最优式的制度设计方案极少存在,必然会出现部分主体利益受损的情形,严重者甚至是零和博弈。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的限制,若要实现尽善尽美的制度设计,则可能贻误改革的良机。制度设计往往会存在一些瑕疵,必然要有一些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这是制度设计的社会成本,是解决相应问题必须面对的。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社会成本,就会使制度设计陷入空泛。
第四,将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结为制度设计的失误,而且其中一些问题甚至只是假想。毋庸置疑,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与制度设计的瑕疵有关,在恶劣的制度环境下,好人可能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坏人反而会如鱼得水,但并不是所有问题的成因都能归结于制度。例如,有人认为现代人道德水平严重滑坡,主要是因为引入了法治和市场经济这些制度。实际上,从根本价值追求上看,古人与今人的公平、平等、正义等价值理念都是相通的,而且现代社会的法律和市场经济更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和平等。
二、制度设计理想化陷阱的成因
(一)忽视配套制度建设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依赖于其他制度。因此,在制度设计之初,应当充分考虑该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设。如果不考虑多项制度相互依存的现实,就会导致制度设计成为空中楼阁。
制度完美主义者大多十分推崇美国等国家的民主制度,认为民主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良药。民主确实拥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民主制度的建立需要多种配套制度存在。根据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的论述,民主制度的运行至少要以较为发达的法治、较为稳定的基层社会自治制度等为前提。也就是说,民主并不是一种可以依赖多数人而为所欲为的制度,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和正义理念。这些都要依赖于良好的法治,即在推行民主制度之初,法治等社会条件就已经较为成熟,一些正义理念和争端解决程序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更改的制度,即便以多数人之名也不能贸然变革。如果没有法治作为基础,就极有可能出现以民主之名行暴政之实的现象,部分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情况也很好地佐证了这一观点。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选举经常会沦为几个大宗族之间的角逐。一些地方也正是由村民自己选出了“村霸”来把持本村事务。
(二)架空制度运行的时空条件
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一定的时空环境。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内实施,制度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如果忽视制度实施的时空条件,制度设计的初衷就难以实现。
过于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往往会忽略制度实施的时空条件,只想着怎样尽快将完美的纸面制度转化为现实制度。以当下的司法改革为例,一些人抱着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态度,希望尽快全面推进一系列司法制度变革,包括法院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和法官员额制改革等。一些试点地区将两项措施同时推出,直接导致法院立案数量暴涨,部分地区的涨幅超过百分之三十;而拥有办案资格的法官员额却依制减少,很多地区进入员额的法官人数仅仅是原审判人员数量的三成左右。在此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