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制度设计的理想化陷阱与防避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林群丰 王 勃 日期:2018-02-07 08:43:43
  【摘  要】制度设计中的理想化陷阱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即唯制度论、盲目崇拜外来制度、对现实制度吹毛求疵和将不相关的社会问题归因于制度设计。其防避之策在于:首先,在制度设计中积极吸纳本土资源,继承传统制度中的有益部分,强化制度的历史延续性;其次,善于运用民主决策机制化解制度设计中的僵局,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有原则地妥协,兼顾制度的连贯性、权威性和灵活性。
  【关 键 词】制度设计;理想化陷阱;本土资源;民主决策
  【作者简介】林群丰(1987— ),男,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王勃(1991— ),女,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内规范性文件的规范性审查研究”(项目编号:HB17FX034)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1-0010-03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当下的紧迫任务,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是推动改革实施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规律的把握始终存在过于自信的倾向,在制度设计时经常会陷入过于理想化的陷阱。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制度设计理想化陷阱的表现形式、主要危害,探索相应的防避之策。
  一、制度设计的理想化陷阱及其表现形式
  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开篇中写道:“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将一切社会问题的原因都归结于制度,在制度设计时陷入理想化的陷阱,认为可以人为设计出包治百病的制度。制度设计的理想化陷阱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将本国的一切社会问题归因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路径就是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在很多人看来,不仅国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制度设计不科学造成的,而且连个人生活作风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都主要是因为制度存在弊端而出现的。按照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唯一思路就是完善制度设计。
  第二,盲目崇拜发达国家的制度设计,致力于整体移植这些制度到本国。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努力学习西方科技与法律制度。彻底变革制度和实施变法,成为当时的主流话语。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和组织体系被彻底打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认识到了自身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移植西方制度来实现国家富强的社会理念重新兴起。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人们在谈到本国某个制度的时候,总不忘“他山之石”。比如,对于腐败治理,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借鉴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将公务员接受他人提供的付费旅游机会、演出门票等行为都纳入受贿罪范围,而根本不考虑中国“人情社会”的巨大阻力。
  第三,假想存在一套完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制度方案,不能忍受制度本身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