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岳飞、袁崇焕之死的原因与痛点解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孔维民
日期:2018-01-31 18:33:14
义理。”因此,他对武将是完全不信任的。
现代人研究岳飞、袁崇焕之死的时候,也找到了大量岳飞、袁崇焕不知自保的言行,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一是不知道低调、好翘尾巴、好耍架子的言行。岳飞、袁崇焕的这类行为表现得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岳飞的高调行为更多。比较出格的是,岳飞曾经拿自己与宋太祖赵匡胤相比,说自开国以来只有太祖与自己才能在30岁刚出头的时候当上节度使。后金军队、老百姓乃至友军称呼岳飞统帅的部队为“岳家军”自然情有可原,但是岳飞自己在文书上也把自己的军队称为“岳家军”,难免让人疑惑你是否要改变军队为国家所有或者为赵家所有的性质。岳飞也曾数度撂挑子。1135年,岳飞“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但是“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宋史?岳飞传》)。岳飞以身体有毛病撂挑子,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反而加官晋爵,以示宠信。刘光世离开军职以后,赵构原本想把刘家军划拨给岳飞,但由于张俊等人的阻挠,最终变卦。岳飞觉得很受委屈,当即撂挑子。以后岳飞又因为人际矛盾两度撂挑子,显然对上不敬是事实。为什么岳飞习惯于高调行事?因为对于军事将领尤其是弱势军队的将领来说,高调往往是其治兵的需要,彰显了藐视一切的勇敢精神。内蕴的崇高职业精神则难免会侵染其他的领域,如社交领域。因此,军事将领在为人处世上即便有过,也应该可以原宥。岳飞比袁崇焕更加高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客观上岳飞所掌握的权力更大,作用更显著。另外一个原因是宋朝的专制色彩较为淡薄,言论上的自由度比明朝大许多。再加上岳飞在与赵构相处过程中,建立了更好的私交。赵构信任岳飞似乎到了无以复加地步,曾经说过:“听飞号令,如朕亲行。”既然宋高宗高看岳飞一眼,那么,从正当回报的角度来看,岳飞出于忠心提出自己的诸如立太子的政治建议又有什么奇怪的?尤其是宋朝的臣民都非同寻常地感恩宋太祖、宋仁宗建立并延续的宽松恤民之国策。因此,臣工在与君主相处过程中,高调与张扬虽然有错,即错在没有特别注意君主的威信,也就是中国文化中面子的需求,但至多属于不检点的行为。作为君主,应该了解其中的具体缘由,臣工并不是出于谋反之意,怎么就犯了死罪呢?宋高宗、崇祯帝等则秉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私有观念,把自己凌驾于国家之上,致使岳飞、袁崇焕之死的悲剧屡见不鲜。
二是临阵主帅有自主而不服调教的文化习惯。中国的军事文化中,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于军事胜利来说极为重要。一旦君主插手具体军务,往往会与将军发生矛盾。对于将军不服从君主指令的行为,君主必须分析具体情由,对于那些能够从战场的实际出发的抗命行为,不仅不应该指责,反倒应该嘉奖,否则,鞭子终将抽回到君主自己的身上。因此,大敌当前的时候,无论是宋高宗赵构还是崇祯帝,都能够宽宥领兵将帅的不守节制,如宋高宗曾赐岳飞其亲笔书札:“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宋史?岳飞传》)崇祯帝同样宽宥两军对阵时袁崇焕的自主行为——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准其先斩后奏。但只要危机稍有缓和,部属不服调教的行为就会被君主当作不可以宽宥的过错。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