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草根型”青年干部的心理弱势与调节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马正立 日期:2017-10-16 15:31:02
切”现象,这使得能力出众的“草根型”青年干部失去晋升机会,造成“优先不优秀”的消极影响,使原本具有踏实肯干精神的“草根型”青年干部出现浮躁心理和危机感,唯恐由于年龄优势丧失而早早结束政治生涯。那些到“杠”干部则认为再拼命也没用,往往产生泄气心理,这就是所谓的“39岁现象”。
  由于干部考核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机关负责人个人主观意志的存在,“草根型”青年干部困于常常出现的“晕轮效应”或者“偏见效应”等而感到心理弱势。若其将精力更多放在讨好上级领导或者积累人际关系等方面,则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
  人际沟通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不到位也加剧了“草根型”青年干部的心理障碍。目前,大多数机关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往往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并不重视对这部分特定群体的心理教育引导。由于很少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引导,加之机关领导关怀不够或者未能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不良情绪,“草根型”青年干部的心理弱势问题便逐渐累积。
  (三)成长角色误区影响
  所有的社会体系,包括政治体系,都是由各种角色构成的。“一个角色就是一种规则化的行为模式,它是通过人们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和行动而建立起来的。”(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东方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草根型”青年干部成长角色塑造就是成长场域中行为者之间策略性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草根型”青年干部成长心理障碍可部分归因于成长角色塑造过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是角色冲突。作为社会人,“草根型”青年干部承担着多种角色,例如,家庭角色、单位角色、公共角色等。各种角色所承载的价值伦理在特定情况下会存在冲突。另外,“草根型”青年干部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短时间内并不容易适应这种角色转换。尤其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具有二重性,“熟人社会”的消极性却会模糊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界限,于是亲情法则越出“私人领域”而去冲击“公共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草根型”青年干部所可能面对的角色重叠与角色分离往往不可避免。
  二是角色模糊。出人头地思想的产生还归因于“草根型”青年干部对人民忠诚角色的模糊,以及理想信念不坚定。由于思想中仍遗留官本位等意识,加之信仰与忠诚意识的弱化,以及公共精神先天不足,在遭遇伦理困境和角色冲突时,家乡父老的期盼与“感情绑架”往往使“草根型”青年干部不知所措。“草根型”青年干部本应以服务人民为行为宗旨,追求公共利益的外部公共人角色。但是,当一种出人头地思想时常徘徊于心中之时,“草根型”青年干部可能会错将家乡父老这个“人民的部分”等同于整体的人民,负性人格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加剧其以权谋私心理。
  三、“草根型”青年干部的心理弱势调节策略
  (一)成长场域构建: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政治生态环境是“草根型”青年干部成长场域的构建要素之一。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草根型”青年干部健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