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前沿
“带病”干部的提拔“优势”、提拔路径及矫治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利萍
日期:2017-06-12 15:55:27
品行作风,但在“八小时之外”的品行却有损党员形象,凭借两面化做派在上级领导面前塑造一个“有能力”的干部形象。但遗憾的是,这种能力多体现于上层领导面前,而非群众百姓生活中。在刻意推行的“形象工程”背后,“八小时之外”所进行的却是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不法行为。“带病”干部在提拔过程中往往也可通过对一把手、实力派的疏通,大肆渲染自己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所发挥的正面引导作用和影响,为仕途升迁增色。
二、“带病”如何被提拔:提拔方式探析
(一)真实考核少,蒙混过关、“绿色通行”者多
从官员提拔的一般程序来看,其大致应经历如下程序:公布空缺岗位,可提拔候选者待选—组织部考察,初步选择合适人选—组织部向同级纪委发出公函—纪委考察了解并书面回复—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最终人选—对外公示—公示期结束,新领导就职。从最初的待提拔者到候选者再到考察对象直至最后的公示对象,干部提拔至少要经过4道关卡,且每道关卡都有严格的考察考核标准。如果在每一层的考察中都严格按照相关党纪法规对候选者的品行进行考核,应该说是极容易发现其行为不当和不端之处的。但“带病”干部谙熟上层领导心理,总能将最显眼、最容易做的重大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帖,及时展现出领导最希望看到的“政绩”,在公共场合塑造“清正廉洁、吃苦耐劳”的良好形象,通过“较强的公关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将所表现出的“优秀”一面无限放大,使其充分满足各种考核要求,而对于自我的不足之处则极力隐藏,有时甚至可以凭借自我良好的“沟通能力”说服上层领导一同隐瞒,最终在考核中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和评价,确保自身即使已经“身染重病”依然平步青云。
(二)一把手、实力派极力保荐,“不合格”也必须“合格”
在最初的“合适人选”初选阶段,能否进入考察对象之列是选拔的第一关,它直接关系着后续选拔过程的继续推进和最终获选。也正是如此,不少“带病”干部将工作提前做到位,而“工作”的对象则主要是说话算数的一把手、实力派。河北省委原书记程维高曾说过自己干预干部提拔的基本过程:“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只要是我看中的人,会即刻把组织部长叫过来,不用明确说明想要提拔谁,只需暗示曾在何时何地考察何工作时,听到某某汇报工作,感觉他思路十分清晰,能力比较突出。其他的都不要说,组织部马上会按照干部任免的程序去考察,然后拿到常委会上来讨论。”领导个人的决策成了新尺度。为避免程序的不合理、不规范,在正常的、需记录的常委会上,领导是不会公开表露自己对某一候选者的青睐的,但会在不记录、私下的沟通交流中明确暗示心仪的人选,并将这种信息传达给其他常委。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带病提拔”的干部东窗事发,想要追究上层领导责任时,却发现均是集体决策,没有任何违规之处。若在后续的常委会表态上出现意外,同样也有解决办法。例如,在对刘铁男的考察中就已发现其存在行为不当之处,且也正常上报决策者,但上层决策者的一句“刘铁男已改正了那些缺点,看一个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节”就将正常考察的结果改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