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公共部门社会治理新机制——桥梁战略构想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圣中 吴小湖
日期:2016-12-07 16:31:14
为它们自己的成就时,它们的行为是最负责任的”(德鲁克:《社会的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必要的共同体服务,这种共同体服务的提供是建立在具有公共责任意识的公民身份之上的。公共部门以整合利益为基础,将个体目标和社会责任二者结合起来,让个体主观上意识到共同参与公地维护的必要性。桥梁战略的管理其实也是在培养具有自愿精神的公民,将个体以及组织间的公共责任意识培养起来,将私利和私德转变成为公利和公德,培养积极的公民身份意识,将分化的不同利益价值观的主体整合起来,实现社会责任意识的统一。
三、桥梁战略管理的要素
(一)开放的治理理念
组织理论初期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理性系统,是一个实现特定具体目标的具有高度正式化结构的集体,并以此来区别于其他系统。管理者行动的着眼点是目标利益的实现,关注的是计划、程序、角色、执行等。后来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自然系统,不再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或工具,也是一种能够实现目标的重要资源。目标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变得复杂和具有多重性了,除了组织具体的目标外,还包括组织中个人的目标和利益。理性系统重视组织的规范结构,自然系统重视组织的行为结构,这两种组织理论的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将组织归类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忽略了社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超越了二者的局限性,将组织放在了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中,而不是作为完全的独立个体来运行,需要依赖环境获取资源、实现目标,进行自我维系。
在桥梁战略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组织是相互依赖的活动与人员、资源和信息流的汇聚,这种汇聚将不断变迁的参与者同盟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同盟则根植于更广泛的物质资源与制度环境。社会管理者应以开放的视角考虑将社会系统中的参与者与组织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广泛的同盟,将组织间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变成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二)民主参与的治理理念
社会发展过程中,组织按照功能划分成了政府、社会、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些类别中又有各自目标不同的子系统,如政府公共部门、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这就决定了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公共部门在进行桥梁搭建的利益整合过程中的受众对象是多元化的,既要将各个属性不同的系统纳入治理的共同体中,使之充分参与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的治理体系,又要维系好这些组织下面有着类似性质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能够互相协作,进行资源共享和依赖。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治理。政府不仅要架构社会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整合各个利益团体的机制,使其民主有序。现有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传统的代议制的参与形式,但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些已经完全流于形式,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贿选以及听证会代表作假就是典型的例子。组织应通过民间的非正式的渠道,如青协、妇联以及不同类别的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来表达自己的群体利益需求。同时,还应该借助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建立公共沟通渠道和平台,拓宽传统的利益表达渠道和途径。公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