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加强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挑战与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玉国
日期:2016-09-12 16:00:48
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党委(党组)的班子成员忽视了自己的管党治党责任,没有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很好地进行融合,导致自己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工作出现严重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偏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虚化为非政绩考核责任。各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主要模式仍是开开会、签签字、讲讲课、表表态,工作方法单一。而且,习惯等上级文件,上行下效、照搬照抄,以文件落实责任,在抓落实方面存在缺位现象,责任意识层层递减,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二)考核上难以量化是最大的绊脚石
一是考核内容具有定性的特点,本身就难以量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同于单纯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能简单地以查办多少案件、处置多少党员等为依据进行考核。因为这种考核是一种偏否定性的考核,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判定考核的不合格。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考核本身应该是一种偏肯定性的考核,要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行为不出事为依据进行考核。所以,我们有些地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考核就异化为“挂牌子、做资料、迎检查”,但是这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内容也相对泛化,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难以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
二是考核对象具有个体化特征,标准难以统一。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考核办法是关键。但是,我们的考核存在“一锅煮”的现象,没有贴近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工作实际,没有分门别类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难以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扇门”,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责任落实情况。
三是考核方式缺乏创新,倚重指标体系。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党委(党组)沉迷于简单的量化考核,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时候也就习惯性地走向了落实“硬件设施”的方向,忽视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作风形象、政治规矩的管控。党建工作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硬件的标准化,这是看得见的标准化,但真正需要加强的却是软件的标准化,虚功实做比较难。
(三)担心形象上危及自身是最大的中梗阻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拔出萝卜带出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腐败问题零容忍,实行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决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甚至通过一些小问题的查处掀开了一些大盖子,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有效遏制了腐败易发高发的态势。所以,一些地区或部门的党委(党组)就在这场反腐败的斗争中有所退缩和害怕,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怕影响单位形象,责任追究不痒不痛,责任追究手段仅限于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较少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追究责任怕影响团结,搞盲目的内部团结,担任治病救人的“医生”少,感同身受的“好人”多。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过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还是现在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都对地方或部门党委(党组)的影响非常大,是各项考核的关键指标,甚至经常扮演着“一票否决”的角色,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的一些党委(党组)就存在对执纪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