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干部工作动力缺失的表现与改进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 敏 李伟权 日期:2016-06-06 11:18:2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四风”和反腐败斗争的大背景下,一些官员出现了不作为、少作为、不干事的情况,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第二,少突破,求安稳。一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思进取,工作标准不高,忙于应付,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害怕突破常规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做事避重就轻,形成一种拖沓应付的不良风气。第三,少创新,求平庸。一些干部感到要求严了、约束多了、责任大了、风险高了,面对风险挑战,畏首畏尾,怕失误被问责,过着“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的日子,谨小慎微,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敢担当,不敢迈开步子推陈出新。
  干部不敢做事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力反腐倡廉带来的惶恐心理。一些人所说的“出事”,指的并非工作中的失误或者改革创新中的失败,而是涉嫌腐败。一旦主要负责人被抓,部分下属或多或少都与其存在天然的联系,就算自身清白,但也害怕受到牵连,面临的压力加大,终日惶恐不安,很难有所作为。二是“互联网+”式的社会监督放大了问责要求。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监督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干部群体被高度关注,工作和生活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群众举报、被媒体曝光、被网络炒作、被上级问责,轻者受到纪律处分,重者丢官罢职甚至锒铛入狱,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三是缺乏容错机制,限制了干部创新担当的精神。干部大胆创新,难免犯错,很容易从“领头羊”变成“替罪羊”,“一票否决”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忧虑,这样的“后顾之忧”自然不利于干部大胆干事创业。
  (三)不能做事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干部不能做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能“踩红线”“闯雷区”。一些“胆大”的干部在干事创业时会投机取巧地试探“红线”与“雷区”的底线,虽能顺利办成事,但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干部干事创业必须遵循合法的程序,这使得一些干部觉得“不能做事”了。二是不能打“擦边球”。制度约束和法律程序要求更加严格,致使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情不合法等“打擦边球”的事情不能做了。三是不能“卖人情”。虽然政府一直对“卖人情”进行整治打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干部队伍中仍存在讨好卖乖式的“卖人情”、放风漏气式的“卖人情”和顺水推舟式的“卖人情”,不少人为办事托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些干部由此觉得“没法做事”了。
  对于那些有不正之风、喜欢投机取巧的干部而言,不能做事,其实就是现在“雷区”更多了,做事的“禁忌”更多了,不能再投机取巧、走“捷径”了。对于这种漠视国家法律法规、存在侥幸与补偿心理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杜绝其继续产生。
  三、新时期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工作动力的路径探析
  科学分析新时期干部失去工作动力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探讨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路径。笔者认为,可从增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