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干部工作动力缺失的表现与改进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 敏 李伟权 日期:2016-06-06 11:18:27
自由支配时间。在工作环境方面,干部系统内的人员都是经过选拔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构建和谐顺畅的同事关系,营造有益的工作环境。
  二、干部失去工作动力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时期,主要表现在经济、互联网、政策制度(反腐)等方面。首先,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次,互联网发展也呈现新常态,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通信能力的提高使政府管理也具有了移动互联网思维,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转变为平台互动模式,“掌上政务”陆续推出,“网络反腐”卓见成效。再次,在政策制度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大大加强了对各级地方、各个方面的权力监督和约束,特别是在反腐败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呈现高压态势。新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常态、新作风的出现,使一些干部不能适应状况,失去了工作动力,主要表现为不想做事、不敢做事以及不能做事三方面。
  (一)不想做事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不想做事是指干部在精神层面的思想约束,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标不清,意志衰退。近年,地方改革提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干部滋生了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松劲懈怠情绪,对十八大以来的政策精神疏于研习,导致自我认识不清、定位不明、发展目标不清、意志衰退,失去工作动力。第二,认知偏差,怠政懒政。有些干部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已有经验,热衷于交际应酬,有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认识,忽视学习研究,“吃老本”问题比较突出,知识、本领处于弱化状态,对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方针、路线认识出现偏差,对本身职务工作的胜任能力下降。面对新常态,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第三,心理失衡,消极腐败。一些干部由于自身能力或政策环境未能得到及时提拔,处于事业发展的瓶颈期,不能积极面对,怨天尤人,出现“不提拔就堕落”的报复性腐败现象。
  干部不想做事的原因有三:第一,思想觉悟不高,目标与责任定位不清晰。一些干部由于知识本领局限,不主动积极学习新本领,沿用老办法干事创业,不能正确理解党的新政策、新方针,工作处处受阻碰壁,情绪低落,不想做事。第二,干事创业观念未能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封建的历史因素及垂直任命制的制度性根源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始终以“官”的意志为转移,“唯上是从”“以官为本”,用是否为官、官职大小来评价社会地位,未能真正向服务本位转变。第三,薪酬缺乏弹性,福利及隐性收入减少。干部收入越来越透明化,灰色收入大幅减少,福利待遇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尤其是基层比较低,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第四,工作成就感降低,晋升压力巨大。尽管干部制度改革在持续推进,但很多方面仍不够完善,干部在成长进步、职务晋升等方面面临许多个人再努力也不能解决的困扰,自信心和工作热情遭到严重挫伤,面临巨大的晋升压力。
  (二)不敢做事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不敢做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少作为,求“自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