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理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法治之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栗相恩
日期:2016-04-07 09:28:43
,无利益便“在其位不谋其政”,有利益则“乱谋其政”甚至“越位谋其政”,不去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甚至非法侵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滥政与懒政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能的提升,而且严重危害党和政府的权威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党的执政基础,进而影响新常态下的改革发展。
(二)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主要根源
在少数地方、部门或单位,滥政与懒政之所以陷入死循环,究其根源,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政治伦理素养低下、既得利益的驱动、工作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少数领导干部政治伦理素养低下是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思想根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伦理素养,严格遵守政治伦理要求。滥政与懒政的循环出现,正是由于少数领导干部无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突破了党所要求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底线,忘记了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干事,而是追求物质享受,追逐金钱、权力、美色,信仰迷失,责任意识丧失,有利益可捞则铤而走险、违规用权,无利益可取便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其次,既得利益的驱动是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物质根源。公权力最终必须通过个人代表国家来行使。基于多种原因,少数领导干部将国家赋予的公权力视为自己的私权力,并利用其职权、地位和影响力非法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为了攫取不正当利益而滥用职权,不讲政治规矩,放任亲属从事经商活动,利用职权、地位违法插手工程项目,攫取巨大利益。同时,伴随着中央反“四风”力度的加大,有些领导干部无利益可占,从而丧失了干事的动力,则开始懒政、做庸官。可见,利益是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物质根源。无论滥政还是懒政,均是以利益追求为指归,当监督宽松、反腐压力降低、腐败被查处的风险较低时,便滥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反之,则懒政、怠工。
再次,不健全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机制是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制度根源。为了建设法治政府,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我国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作考核机制,规定了考核的原则、主体、内容和方法等,并坚持制度性的考核实践。同时也在各单位建立了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单位内部的群众监督和外部的社会监督。然而,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滥政与懒政难以根除的事实,也说明我们已有的工作考核机制和民主监督制度仍存在相当的漏洞,甚至可能处于空转状态。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工作考核和民主监督机制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是未能将民主监督制度与工作考核机制进行有机、有效的衔接。已有的工作考核机制虽然以外部评议的形式考量了民主监督的因素,但是民主监督的要素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过低、内容太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无实质影响。因此,工作考核和民主监督均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了不少单位和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唯“上”,挖空心思投“上”所好,而不唯“民”。唯“上”必然会偏离本职岗位职责的要求,漠视甚至蔑视群众的需求,要么滥政,要么懒政,从而陷入死循环。
二、治理滥政与懒政死循环必须走法治之路的原因
陷入死循环的滥政与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