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局与破解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广东惠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日期:2016-03-14 14:49:00
学习日,在全党营造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良好氛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我们建议把每年的7月1日设立为党章学习日,将党章以及《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规章列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必学项目,严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其次,整合党内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要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统一起来,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统筹联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同时,结合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党务公开等制度,增强监督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再次,强力治理基层“小官贪腐”问题,实行“快、准、狠”的精准反腐。改善基层政治生态,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起,特别是要治理好“小官贪腐”问题。要依靠群众识别“苍蝇”,有力保护群众监督,将惩治“小官贪腐”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将“拍苍蝇”与“打老虎”相结合,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真正落实。
5.强化制度创新,综合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基层政治生态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不能满足于应景式地解决一些眼前的突出问题,而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严”的标准、“实”的要求,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法规制度体系。首先,要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基层政治生态危机预警机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横向协作,探索建立基层政治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对某些地方、部门、单位短期内发生的剧烈政治变化和长期慢性改变进行监测,并及时预警,未雨绸缪,防止基层政治生态的系统性崩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政治沟通和缓冲机制,推进政府和社会之间多主体的合作共治。通过实施网络问政、部门约请等制度,设立社情民意信息库,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保证下情如实上达和上情及时下达,避免上下分层而使基层政治生态遭到破坏,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同时,要逐步建立完善网民参政议政机制、党委政府与网民对话机制、党政一把手与网友经常性沟通机制、网民政治表达的吸纳与回馈机制,促进基层政治生态好转。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工资制度。通过工资制度改革,解决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狭窄和待遇过低问题,分流现有职务晋升制度“道阻且艰”的压力,破解基层公务员个人发展的“顶棚效应”。在此基础上,强化各项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有关准则规定。
(注:本课题是广东省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
(执笔人:刘立军;课题组成员:刘立军、任海虹、陈蔚、张飞)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