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忠义”是领导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石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孔维民
日期:2016-01-18 16:13:20
深入分析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呼吁皇帝改革。咸丰却没什么大魄力,所以他的奏疏还是不了了之。换一个人,应该知难而退了,但曾国藩有信仰。为了大义,他直接递上一个《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教育咸丰皇帝要注意改进自己身上的三个缺点:一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成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但对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官员却安排不当。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鼓励大家进言,结果却都是批了“无庸议”三字而已,没有一项落实。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一开始说要虚心听取大家意见,现在却动不动就说“大权朕自持之”,“不容臣下更参末议”。咸丰一看,大怒,“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但咸丰身边的祁隽藻、季昌芝等很感动曾国藩的这一只要“主义真”可以不要命的“二杆子”行为,立刻为曾国藩开脱求情,曾国藩方才得脱。最终,咸丰知道曾国藩胆大,敢撄皇帝之逆麟,更知曾国藩忠心耿耿,口无虚言,因此自始至终视其为自己的心腹。为何?因为他知道曾国藩的“忠义”自始至终不曾动摇过。
二、“忠义”是领导者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
讲“忠义”,就绝对不能仅仅从抽象的定义上来界定、来认识“忠义”这两个字。要深刻体会到,讲究“忠义”,一方面来源于我们的社会文化制约,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种人性甚至是生物性的表现。
任何人,一旦“忠义”上有缺陷,就可能随时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即便是在封建社会,“忠义”也不仅仅属于“关老爷”、属于臣子,君主同样需要讲“忠义”。即便“君权神授”,皇帝也不过是“天子”而已,同样需要“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要忠于“天道”。“天道”能否顺畅运行,得看是否符合民意、民心。君主的“忠义”品质与大臣的“忠义”品质大体是相同的,而且也只有君臣共有这一相同价值体系,才能保持政权的正常运转——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无论君主学习多少法家的“法术势”权术,搞“天机不可泄露”的把戏,都不能违背双方共有的“忠义”价值观。也正因为如此之逻辑前提,对于大臣来说,其“忠义”的基本操守才是其应对来自上级压力的中流砥柱。
那么,“忠义”是否能够应对来自下级之不确定性的风波与危机呢?回答一样肯定!“精忠”可以“报国”!“忠义”既可以报答上级或者君主的知遇之恩,又可以报效国家,为民族、为大众做贡献。
讲“忠义”就是要涵养浩然正气,自我锻造“内圣”功夫。从能力、智商上看,曾国藩属于彻头彻尾的基础不好,早年屡屡考不中秀才,复读七年,才中了秀才。有人调侃曾国藩比自己的父亲曾麟书连考十七次才中秀才的学习成绩要好一些。曾国藩也承认自己的才智欠缺,很是羡慕胡林翼、左宗棠统兵作战的才能,而他自己只会“结硬寨、打呆仗”。不过,曾国藩的成就却鲜有人匹敌。
曾国藩刚刚开始练兵的时候,困难重重,没有粮饷,没有练兵场地,没有兵员,他作为一介儒生,更没有带兵经验,周边官吏暗地里还处处给他下绊子。那么他靠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