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大数据时代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要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 明 日期:2015-09-21 16:14:45
履行相应的职责,其权威也由此树立,这种权威具有很强的刚性,具有难以动摇性。但是,大数据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意义上领导者权威基础,强制力的因素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公众的说服能力。因此,领导者必须利用大数据来维护自身权威,提升公信力。二是利用大数据引领公众话语权。大数据时代是工业时代的继承,政府权力网络依然比较庞大,权力触角依然覆盖着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管理、组织建设自上而下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信息传播的零门槛和低成本从客观上要求改变这一格局,但是,受到人们传统观念、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等因素的影响,要完成这一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利益主体的激烈博弈,甚至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冲突。有效平息冲突,化解社会矛盾,首要的便是引领公众话语权。引领公众话语权,不仅需要政府授予的合法权力、对信息资源占有的绝对优势,更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大数据时代虽然带来了信息的多样化,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但是,这些信息由于类聚效应可以直观地反映公众需求,具有导向性的社会需求完全可以成为领导者引领话语权的有效参考。因此,领导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多个维度分析公众当前的社会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引领和说服公众遵从公共秩序的目的。
  第二,利用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进行监督。一是要建立领导者公信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领导者公信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同的层次、部门和时空条件对领导者公信力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各有侧重点,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领导者公信力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领导者公信力,在体现一般性的同时,更能体现特殊性。一方面,指标体系必须加入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的基本导向、国家公共资源分配程度等变量,体现领导者公信力本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政策执行难易度、部门特色、领导者个人偏好、可以调动的公共资源、上级支持程度等变量,体现领导者公信力的部门或个体差异性。二是要增强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评价的可信度。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人脑的进一步延伸,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不可能像人脑一样考虑一些难以量化但又非常重要的变量,也不可能考虑所收集信息的背景变量,而且一些数据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模糊或错误的反映。因此,必须利用MPP、云计算、网格计算、MapReduce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从多个侧面对领导者公信力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评价的可靠性。三是要利用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进行引导。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的监督不仅要使领导者及时修复执政行为,更要使领导者的公信力建设走向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利用大数据对领导者公信力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利用情景分析、协同分析等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为公信力建设指出应重点加强的方面,始终保持其为公众服务的价值导向,防止由于急功近利和不良政绩观的影响而使领导者公信力出现畸形化发展。
  第三,建立高效的数据管控机制。一是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传统政府权力的高集中性和广覆盖性使领导者很容易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是客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