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政府权力“瘦身”:价值意蕴、动力基础与实现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秦 浩
日期:2015-09-11 11:03:58
张行政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正义。分配的正义是最基本和最初始的正义,行政审批制度必须做到公正地分配公共资源,使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平等自由地参与竞争。同时,在行使行政审批权力时还要以公正的原则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人,并建立一整套公正的程序维护正义,确保“一切审批权的滥用行为都无法获得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支持,变传统行政审批的人治模式为现代法治模式”(麻宝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
(三)价值追求: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平衡
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比重的此消彼长历来是学界争论的永恒话题。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前提条件,政府干预是市场机制的必要性替代。但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传统的“全能父爱主义政府”实质上是政府行为的越界,导致政府失灵情况的出现。为避免出现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的极端情况,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二者的互适性融合。为此,政府权力“瘦身”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转变“只有政府、只能政府才能管理,只有政府、只能政府才能管理好”的政府本位思维,将那些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放权于社会,在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尽量压缩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空间;二是政府既不能“越位”,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也不能“缺位”,无所作为,要“整体考察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耦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明智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宜边界,厘清政府的权力界限。
二、政府权力“瘦身”的动力基础:内生与外生变革的合力主导
政府权力“瘦身”的自我革命属性决定了必须依靠强大的动力源才能消除改革的阻力,而这些动力源必须通过制度性的整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行政生态理论的提出者里格斯认为,任何行政改革的动力源都可归结于内生与外生变革两方面,二者合力主导产生了“共生变革”。基于这一分析逻辑,可以抽象出公共行政发展、政府能力建设、公众需求导向三个一般性的动力源,而具体的政府权力“瘦身”的动力基础则可以从上述三个要素的映射中寻求答案。
(一)行政发展驱动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常态
行政发展是行政改革的同义语,即通过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技术等的发展实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行政发展既是政府转型的目标和结果,也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永续过程。作为对政府行政模式的重新定位,持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今行政发展的常态。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权力“瘦身”的逻辑起点,同时服务理念也通过审批权力的“瘦身”和“强身”得以实现,并由此传输至政府权力运作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服务型政府建设所带来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增进社会福祉的“仆人”角色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权力运行的流程设计进一步凸显出以公民为中心、无缝隙协作的导向,公民本位和服务行政开始成为政府组织的主流文化;二是尝试打破根深蒂固的分割管理模式,改革的矛头直指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竞争治理所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