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个性官员”及其成败因素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光炎
日期:2015-09-11 10:16:15
诊治疗法。第一个字是“析”。“析”即“析人之短”,这是大前提。要分析其短处是“质”的问题还是“量”的问题,影响到何种程度;要辩证地看其“短”,这个“个性”是可以变化发展的,此一时彼一时,不应把人之所短形而上学地看作一成不变;要分析评论者的德行和好恶,所以对评论者本身还应该有个具体分析。第二个字是“容”。只要“个性官员”的短处不妨碍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他的个性之短就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领导者在用人之际尤其需要大海般的胸怀和气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这绝不是纵容、护短。第三个字是“避”。不要强其所短而难之,而应当尽量避其所短而用之。办法之一是直接避短,使用时尽可能不安排那种不适宜他的工作;之二是扬长抑短,使用时尽量地安排他在最能充分发挥长处的岗位上。第四个字是“用”。要敢用“个性官员”之短,因为长与短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长与短乃相对而言,如使用得当,短处有可能变成长处。比如歪脖子树,也有它的特殊作用;比如某人内向、寡言,某些工种恰恰需要这种个性。第五个字是“治”。要设法适时适量治其短,不能放纵、任性。“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个性官员”的短处、瑕疵,敢磨敢琢,敢敲敢打。要让其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实际锻炼吸取教训。对于其缺点、问题,上级领导要通过批评引导使其有切肤之痛、灌顶之明。总之,对人之短要做辩证分析,全面权衡。要把“短板”看准、找准,因人、因地、因事制宜,该容则容,该避则避,该用则用,该治则治,让这些确有短处的“个性官员”真正不断成长、真正成熟,成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
(作者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顾问)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vip.sina.com
电 话:0371 - 63926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