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个性官员”及其成败因素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光炎
日期:2015-09-11 10:16:15
中的“戴罪立功”“将功补过”“负荆请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之,不要通过“个性官员”的一时一事形而上学地看死他一辈子,还是要讲用人的唯物辩证法,从而造就一个良好的育才、护才环境。
四、领导者的用人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个性官员”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为领导者尤其是“个性官员”的顶头上司,要认识到自己在使用“个性官员”问题上的重要责任。常言道,领导是关键。用谁不用谁,对谁提拔重用、谁原地不动、谁无论如何不能用,领导具有重要发言权。无论用人方式如何改变,领导者都有足够的能量决定下属的命运前途,足以让其麾下的人员或青云直上,或埋没一生。这就要求用人者尤其是“个性官员”的顶头上司务必有一种明察秋毫的锐利目光和超乎常人的睿智,在内心深处有那么一种高尚情操和博大宽阔的胸怀。
作为领导者尤其是“个性官员”的顶头上司,要有所谓“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足够雅量。容什么?必须包括个性之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不可能把“个性官员”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分割开来,剥离出来,只要那点“优点”“长处”而割弃那一块“缺点”“短处”;也不可能把“能办事”那种才干揽过来,而把其性格中的毛病剔除出去。世间从来就没有这样形而上学的事。毛泽东麾下之将才,性格各异,良莠不齐,但他容纳了性情粗暴、不经通报直闯中南海卧室的彭德怀,也容纳了怀疑“红旗能打多久”、性格孤傲的林彪。大家不能不承认,彭德怀和林彪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佼佼者。
作为领导者尤其是“个性官员”的顶头上司,应在“用人所长”“扬长避短”的格言中得到启示。如何“扬长避短”呢?首先要对其人的长、短、优、缺、嗜好、脾性、素质、气质,还有“倔”到什么程度、“能”到什么水平、软肋是什么、“点豆腐”的“卤水”又是什么,如此种种都能了解,了如指掌当然更好,让他的长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力求做到“适才适用,适人适职”。古人说得好:“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取人。”以古为镜,“短中见长”,恰恰符合用人辩证法。如果一味追求“有口皆碑”“交口称赞”“票数最高”,那选出来的人能力一定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有能耐、有本事的“个性官员”却被抛弃了、埋没了。据杜拉克所著的《有效的管理者》所述,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将军认为:“在弱点可能影响其人的长处的充分发挥时,他就要考虑其人的弱点。但他所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工作和任职来克服其人的弱点。”日本管理专家松下幸之助也说过:“我们倒认为最好不知道一个人的缺点,我们所要知道的是他有什么优点,他能做什么。”诚然,这些经典之言我们不能照搬照套,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用人者参考。
作为领导者尤其是“个性官员”的顶头上司,对于“个性官员”的短处应善于辨证论治。一般地说,“个性”多半是正负面交叉,对于“个性官员”一些带负面的特性、脾气要善于采取“析”“容”“避”“用”“治”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