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对县委书记管理监督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梁瑞英 日期:2015-07-17 09:02:38
门来执行的,也就是组织部门干部管理权限是下管一级。在“省直管县”试点地区,组织部门干部管理权限则是下管两级,这样的话,县委书记的考核使用则直接由省委组织部门来执行,省委直接负责县委书记的选任、考核和使用工作。过去,我们党对县委书记的考核使用存在着“一刀切”倾向,基本上以GDP论英雄。县委书记在这样的考核评价标准之下,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对县委书记进行科学考核、评价、使用的新机制,要根据不同县情进行分类考核。比如,对于那些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主的县,只要能够保住“绿水青山”就是最大政绩,就可以创造出金山银山,从而造福一方;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只要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就可以视为考核合格,即使经济增速不快,对县委书记的政绩也应该予以肯定,不能只看硬性经济指标。这一考核导向会使县委书记实事求是地从改善县域民生和科学发展的角度考虑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各方面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谋福利。
  二、中国共产党对县委书记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县委书记的管理和权力监督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下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县委书记当政治家来培养
  鉴于县委书记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应要求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始终把握政治航向,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处变不惊,经得起风险和实践检验。县委书记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以,在县委书记队伍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头脑清醒,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县委书记的理想信念这个首要问题,把县委书记的理想信念问题当作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来抓,把县委书记当作政治家来培养。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2.进一步理顺党内权力关系,并建立县委书记权力清单制度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管理,关键的问题是理顺县级党组织的各种权力关系。一是理顺党代会与县委会的关系。尽管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作为县一级党的最高机关的党的代表大会,却在对县委及县委书记的管理方面,一直处于错位和缺位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管理,应当从理顺县级党组织的权力关系入手,确立县级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的权威地位,真正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健全党委会制度,确立会议的权威,从根本上理顺县委书记与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的关系。在县级党组织的生活中,党委会、常委会的权威受到影响,县委书记左右常委会、常委会左右党委会的现象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原则受到严重削弱。所以,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管理和监督,还应当从党内会议权威的确立入手,使党的各种会议成为县委书记行使职权的最有效的规范载体。三是建立县委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