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对县委书记管理监督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梁瑞英
日期:2015-07-17 09:02:38
书记相继落马,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重拳出击,反腐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坚定了全国人民反腐倡廉的信心,对县委书记队伍中的腐败分子也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效应,并正在形成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的制度机制。
3.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是加强对县委书记管理的有效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民主的发展,对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各级干部的监督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监督领域更加广泛,监督手段更加多样,监督主体更加多元,逐步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
除了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进行监督之外,中央和省级部门还加强了对县一级的巡视工作,用常态化的巡视来对县委书记进行监督和制约。省级党委巡视组的工作要向县一级延伸,即下巡两级,所以县级党委领导班子和成员都被纳入巡视范围。有些省份甚至实行限权改革,大力削减县委书记的权力。但是,这些措施依然遵循由上而下的监督模式,且缺乏稳定性。此外,非日常化的监督方式也很难产生应有的效用。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包括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等在内的多种监督形式,这是依法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抓手。在全方位监督体系中,同级的权力监督是日常监督的关键,今后必须进一步探索同级监督的有效方式,因为同级最了解情况,易形成有效监督。同时,对于县委书记而言,县域内的官员和群众是离他们最近的人,最容易形成对县域事务的监督,一定要加以有效利用。此外,还要通过制度创新,让纪委部门真正具有和县委书记制衡的有效力量,并能独立行使监督权,这是对县委书记进行管理和权力监督的最佳路径。
4.教育培训是加强对县委书记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抓手
加强对县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是对县委书记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抓手。
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以往,县委书记一般在地方省级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现在则上升到国家层面,可见中央对县委书记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首先,在培训的重点内容方面,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县委书记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其次,对县委书记进行党纪国法教育,教育引导县委书记深刻理解、把握党纪法规,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人物教育干部,使其增强法纪观念。再次,教育培训县委书记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能力素质的提高。随着形势的迅猛发展,群众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群众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这些都要求县委书记必须具有较高的推动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坚持信念和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应对新时代的严峻挑战,为党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像焦裕禄一样的县委书记。
5.考核使用是对县委书记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方向引领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县委书记来说是指挥棒、风向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直以来,我们选拔和使用干部基本上是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提供了导向,也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县委书记的考核使用是由上一级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