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干部“带病提拔”的体制分析与治理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 伟 苏良书
日期:2015-07-13 17:06:29
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充分酝酿,然而实际中由于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书记办公会就成为酝酿的主要方式,而书记办公会酝酿方式容易异化为“一言堂”,导致个别一把手用人权高度集中,常委会集体把关作用未能充分体现。④干部监督工作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用人权监督乏力,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比较软弱,干部监督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合力。
三、干部“带病提拔”的治理路径
干部“带病提拔”,表面看是干部生病,实质是权力滥用之病。理清干部“带病提拔”的治理路径,需要围绕公权力运行规律,从干部选拔任用目标、结构、方式和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的目标方面,要在坚持“党管干部,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依法办事”七大原则基础上,确立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路径导向,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内在要求,是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温暖民心的制度化安排。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是把科学引入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以科学的程序、技术和方法,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理性支撑。干部选拔任用法治化是将干部选拔任用主体、过程、结果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三者关系中,民主是基础,决定着干部选拔的价值取向;科学是方法,是技术手段,要服务于民主的公共价值取向;法治是选人用人权力规范、理性、有序运行的保障和条件。
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的结构方面,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的前提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改变干部“带病提拔”中用人权集中于个别人的现象。“在制度层面上,关键是坚持扩大党内民主,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化。推荐干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多数人不拥护的干部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中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讨论决定干部要实行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法,不能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以常委会代替全委会;对新提拔的干部要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对于公示期间收到的反映公示对象问题的举报,在问题没有查清之前,不要急于做出任用决定。”(仲祖文:《严防干部“带病提拔”》,《求是》2005年第21期)
三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方面,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实现经验选人与科学选人的结合、公开选人与开放选人的结合。①在选人用人方法方面,从经验选人为主转向经验选人与科学选人结合以科学选人为主上来。当今社会信息丰富、关系交错,仅凭借领导者的个人经验与智慧难以达到正确选人的目的,要把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及科学理性的选人程序引入到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为正确选人提供理性支撑与技术保障,让干部“带病提拔”的“病”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