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性格与下属能力发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阿山江·买买提江
日期:2015-06-08 18:30:17
兮气盖世”的莽夫,这预示着他必然失败。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下,他无法去包容他人;贵族的出身,使他更无法包容下层人物。项羽选人才的标准便是了解的人、熟悉的人,这些人大多出身于贵族,比如项氏诸将多数都得到重用,项佗为魏相,项伯为左尹,项冠、项庄、项声和项悍均为将军,而出身卑微的人大多无法受到重用。
韩信虽然一穷二白,但“其志与众异”。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风云中,韩信以楚国人的身份仗剑跟从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之后,韩信又跟随项羽。项羽“任人唯亲”的用人原则,使韩信只能在项羽手下做一个郎中— 一个君王身边的小官。对于穷困潦倒的韩信来说,这应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职位。但事实上,韩信在这样的职位上,才华无法得到施展。他多次献计献策,但都没有被项羽采纳。韩信没有得到他想拥有的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最大的平台,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其实韩信在刘邦那里起初也没有得到重用,甚至因为违纪,差点被杀。后来,在与萧何的交往之中,韩信得到了萧何的认可。“萧何月下追韩信”,则是韩信想要脱离刘邦时所发生的故事。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后,刘邦授予韩信上将军印,让他带领数万人,且“言听计用”。历史上据此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如果没有刘邦这样“英雄不问出处”、知人善用的领导者,即使有再多的萧何也无用处。韩信在项羽那里也得到了举荐,为何没有成功呢?由此可见,领导者的性格决定了下属的能力是否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细心:善解人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下属需要
细心是优秀领导的一个良好的性格特征。细心的领导才能全面把握下属的心理诉求,理解下属并及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领导者要仔细分析不同下属之间个人需要的区别,因人制宜地实行灵活的差别化奖励,满足其需要,这是让所有下属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秘诀。
韩信出身贫寒,他既没有项羽、张良出身高贵,也没有陈平、张耳的得富妻助,更没有像刘邦、萧何、曹参一样有为官为吏的经历。但从其择高敞之地安葬母亲以及受漂母之恩,感激而言“吾必有以重报母”等诸多行为中不难看出,韩信的内心诉求始终是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
项羽出身于将军世家,接触的人大多为士人,经历的也主要是战争,因此,他的性格中最缺乏的就是细心,也就不可能善解人意。当然,项羽也不是对下属不好,但是因为性格中的“躁”,不细心,便不能把握下属的心理所需,也无法体会像韩信这样贫困到极点且有才华之人真正的内心诉求,所以没有给予下属切实需要的东西。他接纳了穷困潦倒的韩信,暂时解决了韩信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但当韩信多次给他献计献谋时,他却没能让韩信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也因此失去了一位大将军。
刘邦出身卑微,在做低层小吏的过程中接触的人可谓三教九流,对生活特别是对人性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明白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由此形成了他细心的性格特征。对人生的通透理解,使他尤其善解人意。刘邦对手下的人可谓了如指掌,从来都是给予他们切实的好处,比如爵位、财富等。刘邦认为只有这样,这些人才能真心实意跟着自己。他更能够准确把握韩信的心理,对韩信不仅有生理、安全需要的满足,&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