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性格与下属能力发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阿山江·买买提江
日期:2015-06-08 18:30:17
领导性格与下属能力发展 ——基于刘邦、项羽与韩信的角度
领导性格是领导意志的直接体现,它对下属的情绪、行为甚至命运走向都会产生较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历史上领导者的性格对下属能力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乏其人。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就与他的领导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息息相关。
项羽和刘邦都有称霸天下的鸿鹄之志。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在各方面都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就个人能力而言,刘邦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拔山;从双方兵力来讲,刘邦仅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旗下有雄兵四十万;从地理条件来说,刘邦被项羽有意封到地势偏僻、交通不便的蜀地,周边又有秦朝三员大将——章邯、董欣、司马欣重兵包围,而项羽则居住在关中地区,坐拥中原广阔的土地。面对胜算微弱的现实条件,刘邦却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由小变大,以弱胜强,灭掉楚国,最终成为一代帝王,不能不说刘邦的领导力远远强于项羽。
可以这样说,二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从而铸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并对下属的能力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项羽虽然力量远超刘邦,但在与下属的互动中,放任自己的不良性格,直接限制了下属的能力发展,因此惨遭失败。出身卑微且力量远远弱于项羽的刘邦却能够适时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主动结识众多的能人豪杰,并能够根据人才的不同特长重用他们,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创建了汉代家业。二人都使用过韩信,但在对待韩信的态度上,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和项羽不同的性格对下属心理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包容:知人善用,给下属提供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
包容是优秀领导的良好性格之一。能包容下属的领导,才能知人善用,人尽其能。刘邦和项羽在对待下属的包容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在对韩信的使用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刘邦出身卑微,经常与各类人物厮混,仁义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史记·高祖本纪》),乐于施舍,豁达豪爽,这形成了他包容的个性特征。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他把自己的“包容”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他“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原则和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工作作风。在用人上,刘邦使用了大量的鸡鸣狗盗之徒,包括小吏萧何、游士陈平、屠夫樊哙、强盗彭越,以及项羽旧部张耳、英布,贵族张良等,可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在刘邦的领导下,这些人的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项羽出身于楚国没落贵族,“世世为楚将”,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但这里所指的“才气”更重要还是指武力过人,因为高大,身强力壮,让人害怕。潜藏在项羽的性格中的最大的问题是“躁”,既“浮躁”,也“急躁”,又“暴躁”。“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也就是说,项羽学文学武都没有成功,却有着“彼可取而代也”的伟大理想,说穿了项羽就是一个“力拔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