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缺失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宋 帅
日期:2015-05-05 11:22:51
会倾向不遵守职业操守。矛盾的是,虽然不遵守职业操守看似个人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会造成职业操守的集体缺失,进而导致进入“囚徒困境”的不利结局。
2.“责任分散”——心理学分析
领导干部个体的心理因素或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责任分散”现象。“责任分散”现象反映出当前领导干部遵守职业操守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自我暗示。在没有他人违反职业操守的情况下,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如不遵守,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付出很高的心理和道德上的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不遵守的话,造成的责任就由集体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甚至可能连自己的那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遵守,会有别人去遵守”的心理暗示,造成职业操守集体缺失的局面。当群体性规范失效时,个人可能觉得集体中其他人没有尽力遵守,于是自己也就不遵守。另一方面是从众心理。当个人与集体遵守操守的标准不一样时,个体会感到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多源于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是许多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缺失的心理根源。他们认为,只要是集体普遍为之的,即使“出格”也是安全的,即便出了问题也很难追究到个人。于是,在不良环境和心理的影响下,职业操守集体缺失就变成领导干部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3.“权力集中”——行政学分析
领导干部对组织的管理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组织的权力结构特性角度来看,领导权力的过度集中影响着集体决策,必然出现以领导权力支配组织关系的情况。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应当是一种权力操守,是对权力的约束、自制、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集体决策”的核心就会被偷换,研究什么、决定什么等集体决策的关键环节便失去了有效的监督。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加上法律约束的软化,领导干部的权力欲望就会被放大,决策的结果并不取决于班子成员之间的横向商讨,而是取决于权力位阶高低。这种权力上的失衡,很容易造成集体心理上的失衡。按照政治学原理,权力的相互制衡是维持权力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如果这种制衡遭到破坏,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权力“越轨”。一旦这种失衡再以集体化的形式“抱团取暖”,必然导致大面积的职业操守集体缺失。
三、领导干部职业操守集体缺失的防治对策
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的集体缺失是相对于个人操守在更深层次上的缺失,有泛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举措去铲除其滋生的环境土壤,从主流价值观、政治与社会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多管齐下,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1.强化职业道德与文化教育
防止领导干部职业操守集体缺失,首先应强化职业道德与文化教育。一是要加强职业文化建设。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从文化环境上抑制职业操守集体缺失行为的发生。领导干部文化素养的高低与职业操守集体缺失的程度具备相关性。消极的职业文化,必然为操守集体缺失的产生提供文化土壤;而积极的职业文化,必然是职业操守集体缺失的障碍。现有&l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