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公选中容易被个人操控的环节及防治机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茂华 彭艾凡
日期:2015-01-27 15:40:51
选在选人用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公选条件必须大众化。公选,顾名思义就是公开选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就是设定的条件要“公平”“公正”,给更多的人提供在同等条件下参与竞争、展示才华的机会,确保赢的人出类拔萃,赢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输的人甘拜下风,输得心悦诚服、心服口服。各岗位设定的专业、任职年限等基本条件要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相匹配,遵循在不增加公选成本、违背用人标准的基础上力求“更大范围选更优秀的人”的原则,重在考核和评判其职业的理解力、职位的认同力、细节的洞察力、是非的分辨力、问题的研判力、具体的操作力,除特殊岗位的职业需要,一般岗位不应对户籍、性别、身高、视力、体重、体能、家属职业等进行限制。对事关发展大局、面临的形势复杂、专业性又非常强、上级和社会各界期望值高的重要职位,可适当提高对职务层次、专业履历、工作实绩等的要求,确保公选出的干部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胜任新的工作、做出新的成绩。公选笔试和面试的顺序安排,应当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如果岗位更多地倾向于“研究型”,可考虑先笔试;如更多地倾向于“操作型”,可考虑先面试,否则孰先孰后皆可。在笔试和面试题目的设计上,要立足“对人才有什么要求就考什么内容”,坚持“考基础”与“拔高度”相结合,“理论有深度”与“实践有活度”相结合,“考官考、纸上考”与“实践考、群众考”相结合,不人为设置脱离实际需要的难题、偏题、怪题,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群众对参选对象的岗位适应力的期盼上,重点考察其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公众特别是网民“仇官”“仇富”“不信公职人员的诉苦、不听公职人员的解释”和“凡是政府辟谣的就一定是事实,凡是官方发布的就一定有黑幕”这样的环境下履职尽责,能否转变作风从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和从自己开车门、自己拿茶杯、自己写讲话稿、自己料理日常事务做起,能否把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化水平落实到看得见的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写在文件里、挂在口头上,真正选出有德有才、表里如一、心系百姓,脑中有理想、有信念、有导向,眼中有问题、有思路、有举措,心中有群众、有未来、有希望,不拿党性原则做交易、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维护民生为幌子,不为权贵折腰、不求眼前利益、不图个人升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本本分分为官的党的好儿女、群众贴心人,而不是口是心非、口若悬河、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欺上瞒下、奴颜婢膝的政客、掮客,更不需要以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借口,以获取更大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目的的阴谋家、野心家。
(二)公选过程必须公开化。公选公告的发布要全面公开,既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广而告之,更要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滚动发布,同时,要留足报名的时间,尽最大可能把周末、节假日排除在有效报名日期外,让更多符合条件,有志于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人才积极参与进来,在更大范围内“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精”。在资格审查时坚持对任何人提供的证明材料都公平地执行一个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