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治理“为官不为”现象工作机制探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湖北天门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4-11-24 11:10:32
导致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即使对于那些明显不在状态、明显没有作为的干部,也不能处理、不好处理。
  3.宗旨意识不牢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公务员职业事实上成了一种“铁饭碗”,笼罩着神秘的光环,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各类人才投入其中,难免良莠不齐。目前,随着公务员待遇透明化、管理严格化,少数干部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不牢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现象也由此产生。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想着发财就不要当官。缺乏必要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肯定成不了一名好干部。当前,有人形象地形容,干部对待事业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把工作当事业,热爱它、敬畏它,千方百计做得更好;一种是把工作当职业,不喜欢、不排斥,只是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还有一种是把工作当副业,忽视它、亵渎它,根本不把工作当回事。从宗旨观念的角度来看,“为官不为”正处于第三种状态,完全把工作当成了副业。
  4.认定处理不到位。对于什么是“不为”、怎样算“不为”,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处理的办法,导致“为官不为”现象难认定、难处理。根据我国的干部管理模式,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评主要由纪检部门、组织部门负责。但是,“为官不为”干部由谁认定、怎样处理,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纪检、组织两个部门之间干部监督管理的合力还不够强,对于“为官不为”干部的处理还不够严、震慑还不够大。有的干部长期不胜任、不作为都难以进行认定,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5.思想观念不科学。干部作为社会人,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对其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影响都十分巨大。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悠久的国家,孔孟哲学、中庸之道在我国可谓根深蒂固,至今仍然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在一些人看来,干部只干事、不腐败最好,不干事、不腐败居中,只腐败、不干事最坏。受中庸主义思想影响,很多人对“为官不为”危害认识不足、容忍度较高,“只要不贪,可以不为”“不为可忍、贪官难忍”“庸官可忍、贪官难忍”等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很有市场,以致少数干部热衷于“不出岔子、守好摊子”,无形中影响和助长了“为官不为”的歪风。
  6.能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传统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少数干部因能力素质方面原因不会为、不能为、不作为。新形势下履行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仅具有某个方面的专业特长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同时还需要相应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必须掌握必要的电脑、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等等。总之,只有“一专多能”,才能更好地胜任。面对这种形势和要求,少数干部出现本领恐慌、能力危机,不是不想干,而是干不了、干不好,自然就难有所为。
  三、“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1.强化实绩考核,树立干事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吃亏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使“为官不为”者坐不住、亏不起、混不得,形成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导向。一是优化指标设计。对干部的考核评价,除了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