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信任衰退的成因与化解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建跃
日期:2014-11-03 15:54:57
一数据远远超出其他群体,居于第一位。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公众对于领导干部的道德信用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质疑(樊浩主编:《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而笔者最近所做的一项发放了4000多份问卷的调查显示,59.3%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政干部是“最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的群体,超出其他群体列于第一位,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竟然有46.5%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同样选择了这一选项,这说明重建领导干部的道德信用是体制内外社会成员的一致共识。
中国社科院2013年1月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水平呈下降趋势。该调查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不仅社会信任低于60分的及格线,而且人际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群体间的不信任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群体间的关系紧张与对立,正在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2014年6月发布的《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官员已是形象危机的“重灾区”,风险防治亟待加强。其中,73.2%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员形象亟待改观。据此可知,不仅领导个体的诚信缺失是社会公众对领导丧失信任感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个体失信以外的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社会公众对领导群体的信任程度进一步降低。
综合审视上述研究成果便不难发现,当前,领导信任衰退不仅是一个真问题,而且是一个真命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领导信任衰退的成因分析
当前,造成我国社会领导信任衰退的原因比较复杂。概而言之,可从下述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1.领导信任衰退的自致性原因。所谓自致性原因,是指领导个体自身出现失德、失信或失职行为,导致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具体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工作和生活中表里不一、言行相违。如有的领导表面上清正廉洁、低调朴素,暗地里却贪污受贿、大肆敛财,更有甚者,说一套做一套,公开场合大谈特谈拒腐防变,私底下却贪污受贿甚至疯狂索贿,成为令人生厌的“双面人”。这种言行之间的巨大反差,极大地削弱了领导信任。第二,在工作和生活中弄虚作假、作风漂浮。如个别领导学历造假、论文抄袭,诚信缺失,甚至出现了某些领导伪造自身身份、伪造个人履历“造假骗官”的事件;还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漂浮,工作部署不落实,做出承诺不兑现,甚至红口白牙,随便表态,严重损害了领导个体在社会公众当中的形象。第三,领导个体假公济私、公权私用。如有的领导利用公权力为子女或其他亲属谋取利益,或利用公权力和影响力对子女进行“火箭提拔”,招致人民群众对权力公共性的质疑。第四,领导个体不称其位,尸位素餐。如有的领导德不足以服众、能不足以称职,却凭借职务优势逞权势之威,刚愎自用,盛气凌人,既不能虚心接纳正确意见,又不愿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因而失去下属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还有的领导消极怠惰,为官不为,或安于现状慵政懒政,或惧怕风险推卸责任,有的甚至不谋事、不干事、不管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尸位素餐,深失人望。
2.领导信任衰退的体制性原因。所谓体制性原因,是指由于领导机制不健全,造成了社会公众和组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