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地方政府维稳机制变革:一种整体性治理的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武俊伟 方 堃 日期:2014-06-04 15:43:22
向协作,能够真正实现重心下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目标,搭建处置基层矛盾和突发性事件的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的“立方锥”。
  (一)跨区域治理机制创新:维稳主体多元化
  全能型政府理念下的传统社会管理是单主体、单中心和单向度的整合模式,在传统社会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其他社会主体具有天然的排斥性并成为基层维稳的唯一合法主体,伴随着上级政府高强度的维稳压力,地方政府疲惫不堪,无论是物力、人力还是财力方面(袁倩:《单向度整合——由政策工具看维稳“内卷化”困境》,《领导科学》2013年10月中)。地方维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全方位、宽领域等特点,绝不是政府单方面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治理的跨主体,即维稳主体的多元化。
  单一的地方政府维稳主体不足以有效地化解繁多的基层矛盾,且难以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要求,打破维稳主体单一的困境势在必行。以制度化的多元共治实现政府向社会主体适度放权,是破解维稳主体单一困境的有效路径。如,社区应吸收退休老党员或有经验的居民加入以党支部和居委会为领导的社区自治组织,自治组织下设楼栋工作小组、社区流动队,楼栋工作小组配备专人负责处理邻里纠纷、收集民情民意,而社区流动队则实行常态化的社区巡逻,主动深入社区角落解决居民矛盾冲突,并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进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办”的社区维稳机制。非营利组织以其区别于政府部门的专业性,在危机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分布广泛且较之政府更贴近群众,在基层信息捕捉、收集、汇总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能及时为政府部门的危机预警提供信息。另外,危机事件发生后,非营利组织可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事件发生地,并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援助,协助政府开展正面的宣传工作,从而避免社会舆论失控以致陷入矛盾激化的困境。企业与政府在解决涉及职工群体事件矛盾的过程中有广阔的合作天地,企业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可以高效率地提高处置职工群体事件的能力。多元社会主体在基层维稳方面大有可为,基层政府应适度放权并动员社区、企业、志愿团体、NPO和NGO等多元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地方维稳工作中,实现治理主体由分散走向合作,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维稳压力。
  社会大系统中多主体合作维稳的治理具有明显优势。传统一元治理形态下,政府单方面投入过大的维稳成本,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因无期限繁杂的维稳工作而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失去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导致政府负债运行。多元共治下,社会主体参与维稳可以直接降低政府维稳开支,彻底摆脱维稳成本不断攀升的魔咒。与此同时,多元维稳治理主体的出现促使地方政府高效率地处置突发事件并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愿景。这在近期广东茂名PX事件中表现特别明显。2014年3月30日上午,尚处于规划阶段的芳烃项目引发广东茂名部分市民的群体性聚集,对公共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茂名吸取了厦门、宁波等地PX事件的教训,政府率先在信息公开方面做文章,通过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解释来消除民众对PX项目的误解。市政府及时发出公告,要求民众以正当的渠道向政府反映项目情况,表达出畅通参与渠道、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