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考核新政”背景下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蒋俊杰 日期:2014-03-28 16:31:38
  三、以“考核新政”推动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
  地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种价值导向,也是一种行为变革,它是指通过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不断提升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过程的包容性、参与性、互动性、回应性和整体性,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利益需求,最终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动态过程。推动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注重“考核新政”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要加强其他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
  1.建立干部考核制度与政策议程设置之间的衔接机制,提升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包容性。包容性治理是指各种利益相关者能参与、影响治理主体结构和决策过程,公平分享政策结果、治理收益和社会资源,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公共治理,它包括治理结构、治理程序、结果和收益的包容性。通过干部考核提升地方领导干部治理的包容性,一是要建立考核指标与政策议程设置的衔接机制。议程设置是对各种议题依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具体决策之前,政府不得不做出抉择,对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能否影响决策过程固然是权力的一面,能否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则是权力更重要的另一面。新的干部考核制度通过指标设计对地方政府政策的议题进行了优先排序,例如弱化GDP考核,更加注重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当前,各级地方政府要加紧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特色对“非GDP”指标进行权重的评估,形成考核指标与地方政府政策议程设置的有效对接。二是要建立“潜绩”与政策议程的衔接机制。一方面,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审计、环保、财政、统计、政法、纪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潜绩”进行会审,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综合运用目标任务、绩效指标等级评估等方法,从历史、横向、纵向、内外等多个角度,对“潜绩”的创造过程、难易程度、资源投入以及预期效益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分析论证,做出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上级组织部门对地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充分运用“潜绩”评判的结果,使之对干部的任用和升迁产生实质影响,从而影响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策议程设置。
  2.加强考核中的公民参与,提升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回应性。回应性是善治政府应具有的重要要素之一,政府的回应性越强,善治的程度也就越高。提升地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回应性,就是要通过优化行政程序、扩大公民参与,对民意进行动态搜集、整合、处理和反馈,努力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和价值期望,从而实现地方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从“对立”向“合作”、从“单向”向“互动”、从“被动”向“主动”的有效转变。其一,建立和完善公民“全流程”参与干部考核的机制。在考核前,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平台,公开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流程。在考核中,要保证公民参与考核的独立性,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公民参与考核的能力。在考核后,要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强公民对考核结果的监督、反馈,并建立问责机制。其二,运用专业工具提升公民参与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