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灰色权力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遏制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茂华
日期:2013-06-06 16:21:29
学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社会主义大旗永远屹立于东方的必由之路。然而,领导干部灰色权力严重阻碍了科学发展。受领导的影响,下属都热衷于“当大官”以求谋得更多的灰色权力,于是处心积虑讨好上级、寻找靠山,很少静下心、沉下身来谋划战略、思考方向、研究项目、狠抓生产,“拍脑袋”决策随处可见,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只管自己精彩“开张”,不管后任悲凉“收场”,“破坏生态环境、攫取有限资源”“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发展不同程度存在,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为把灰色权力发挥到极致,使自身的既得利益最大化,行政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让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形同虚设,抓住“你要想赚钱、我必须分羹”的歪理,让工作时“信得过”的“心腹”来落实、让送礼时“放得开”的客商来投资,对真正能干事的干部“不放权”、对真正做实业的企业“不放心”,结果庸才当道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奸商当道而一心“报国”的企业却铩羽而归;忽视了“互惠”才能“互利”、“合作”才能“双赢”,对外来投资者“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热衷于“门槛高筑”设障碍、“雁过拔毛”捞好处,致使投资环境恶化,科学发展机遇白白流失。
三、领导干部灰色权力的成因
不论公开承认与否,领导干部灰色权力在各级都或明或暗不同程度存在着,而且呈现出“低职级、大众化”的趋势,分析其成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党性严重缺失。领导干部并非一开始就痴迷于灰色权力,而是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开始大多是一个好领导、好党员,但随着地位的上升、权力的增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增多,渐渐就迷失了自我,“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合理用权并不违法”“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就不合群就是另类”“别人这样也没被怎么着,我这样也不会有事”等想法占据了心灵的制高点。于是,慢慢地违背了信仰、违背了党性、违背了原则,开始让权力灰色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面对灰色权力好处的领导干部也是如此,尝到了“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从胆战心惊到明目张胆,由偷偷摸摸到镇定自若,从扭扭捏捏到习惯动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索取再到强力搜刮,还心安理得、洋洋自得、振振有词,毫无羞耻感、愧疚感、罪恶感,党性严重缺失。
二是权力过于集中。根据我国的领导体制,一般来讲实行的是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分工”,但在某些地方和单位却是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领导全面工作,正所谓“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手没有真理”。至于所谓的“民主程序”“集体决策”都是做给旁人“看”的:事关“三重一大”的事情,都是一把手根据自己的意思先拿出方案,然后同各个副手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再冠冕堂皇地开会研究,与会人员个个都心照不宣,形成了“开大会解决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