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构想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立樵 日期:2013-05-08 16:14:02
运行规范化、监管流程固定化。样本模式要明确每一项权力的内容,权力运行要绘制出流程图,写清每项权力运行环节的责任者、确认时间、负责内容等。流程要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阐述清楚。从一定意义上说,权力样本流程就是权力运行指导书或说明书,即使是第一次行使县委书记权力的人,按规定的流程做也不会滥用权力。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标准化流程,不仅要清楚地描绘出每个权力行使者的权力运行流程,而且要清晰地绘制出相关系统或部门的权力运行格式化流程。只有通过明确的部门衔接流程,才能实现领导、部门、相关岗位工作的有序连接,从而形成权力相互制约和监督的运行机制,避免权力的滥用或腐败。为此,有必要把每项业务所涉及的部门权力都绘制流程,明确每个部门的权力规范和完成任务的标准,把每项业务工作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有机地衔接起来。针对各系统或部门制度规定有时不一致、执行时经常发生矛盾的问题,各系统或部门负责人要与相关责任部门协商,形成统一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
  4.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联网的技术平台。当前,科技反腐为完善权力配置、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提供了契机和有效实现方式。通过覆盖全领域的综合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平台系统,可以实现“资金在网络上运行、资源在市场上交易、制度在机器上落实、权力在监督中行使”。权力的“线上运行”有利于实现权力行使的透明化和格式化,使抽象的权力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大大压缩了权力滥用的空间。因此,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权力行使的公开化、透明化和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权,筑起抵御人情文化侵蚀的防火墙,使干部从权力风险中解放出来。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建设要以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等现代技术为手段,推进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明确权限、健全制度的基础上,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等技术手段将成为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实现途径和重要依托。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网,为县委书记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做好硬件准备。目前,特别要建设好行政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形成由管理控制、电子监察、政务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科技反腐运行网络。必要时要对既有数据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在党纪执法监督和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部门之间建立起跨地域、跨部门的监控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拓展科技手段的运用范围,实现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覆盖。构建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的重点,是运用“制度+科技”对原有权力进行清权确权、分解制衡、电子固化,使权力运行“大小有界”。在对县委书记权力进行清理、确定和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对县委、人大和政府等方面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分工与配置,形成互相制衡的机制,并通过科技手段将各项权力固定下来,使每一项权力,无论是大是小,其边界都更加清晰,权限都更加明确,从而实现权力运作的不同层次之间、同一层次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要用电子软件把能够规范和公开的权力及运行程序都设计进去、固化下来,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和权力运行的流程再造,在发现案件线索、查处腐败案件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共享、电子留痕的作用,显著提高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