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构想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立樵
日期:2013-05-08 16:14:02
腐败的一种工作机制。
建立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要推进以“流程监管、节点控制、动态防控、制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权力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科学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对县委书记权力行使的监督。要通过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强化监管,从制度、机制上加强对重要权力运行的监督,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由一般性监督向深层次监督的转变,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最大限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
二、构建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的基点和思路
防止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的路径很多,一般可以从授权、分权、限权、控权等方面研究。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基点的核心是“控权”,即从权力行使的关键节点入手,构筑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节点化监管机制,特别是要把电子监察引入县委书记权力风险监控之中,构建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因此,我们构建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的总体思路是:在梳理县委书记权力节点、排查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科技”理念和方式,针对县委书记工作中的职责设定、流程设计、制度安排、权力设置等要素,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制定预防和控制各类权力风险的具体制度,并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把反腐倡廉的措施和要求渗透到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对可能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防控,将制度演化为工作流程,流程固化到系统程序,确保权力运行“大小有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受控”,从而建立起高效、快捷的防控模式和预警机制,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权力运行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环环相扣的重要权力运行风险防控机制。
具体来说,构建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一要明确监管重心。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以“流程监管、节点控制、动态防控、制度规范”为主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科学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对县委书记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二要明确监管环节。通过重要权力节点排查、工作流程梳理、配套措施完善三个环节,牢牢把握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关键节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权力公开、预防权力腐败的工作机制,实现“办事公开化、工作流程化、制度体系化、管理刚性化、防范科技化”。三要明确监管措施。围绕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强化制度控制、领导监督、民主监督、专门监督等监管方式。
三、构建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根据县委书记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建设的总体设想,我们应在确定权力范围、编制职权目录、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查找廉政风险点和评估廉政风险等级、制定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面向社会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统一的县委书记权力确认和整合标准。县委书记权力的确认和清理,是权力风险节点化防控机制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首先要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进行顶层设计,按照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