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新表现及治理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廖奠坤
日期:2013-03-29 10:59:11
话、任前谈话、述职述廉、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用权的教育宣传,使之深入人心。采取请人挑刺、民主评议、开门纳谏等方式,主动查找问题,把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宗旨教育融汇于廉政教育之中,不断净化领导干部的思想,把领导干部关进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的“笼子”。
对策之二: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绝对保证用权公开透明。作为公权的赋予者和利益相关者,群众期待看到权力公开透明地运行。当前,人们特别关注的用人权、财务权和决策权在运行过程中缺少公开透明。保证用权公开透明,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反对“用人一言堂”,增强选人用人过程中的透明度。规范用人权,必须使领导干部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对选人用人的动议、提名、酝酿、讨论决定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规范,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推动整个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要特设选拔任用干部征求同级纪委和群众意见的环节,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二是治理花钱“一支笔”,增强财务开支中的透明度。治理“一支笔”审批,必须对政府财政支出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提高政府收入和支出透明度。要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健全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和预算刚性约束机制;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减少现金流动;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把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或专户管理。三是杜绝“决策一张纸”,增强民主决策中的透明度。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但并不等于不要科学民主的论证,“拍脑袋”不等于敢担当。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决策体系,在决策前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多听听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或奖励、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的决策,要严格遵循决策酝酿、集体决策、决策执行等程序,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增加权力运作的透明度,把领导干部权力关进公开透明的“笼子”。
对策之三:坚持用制度配好管好权,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第一,要从权力范围来明权,把权力和责任数字化,为权力列出清单。这是规范权力运行的第一步。第二,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廉政承诺、个人财产公示等制度,使其置于党和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交流任职制度。对在一个职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和一把手进行适当调整,自觉打破关系网、人情网,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第四,要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权力主体的作用。认真落实有关事务办事公开的规定,将事关重大决策和群众利益的事务真正公开,大力营造人人监督、事事监督、时时监督的良好氛围。第五,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从政行为,完善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所有权力行使者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总之,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最好的反腐利器。只有以制度去遏制贪欲,从让人“不想贪”,跨越到让人“不敢贪”“不能贪”,才能建成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