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应对美国“巧实力”的“暖实力”思维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3-01-07 14:43:49
对全球金融海啸、核扩散危机、生态环境灾难等危急险重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采取战略主动,这既可一举击中美国的硬伤与软肋,又可变“中国威胁论”为“中国机遇论”,从而为自身续航赢得新机遇,也为全球繁荣尤其是新兴大国发展赢得新机遇。中国拥有核威慑力量,金融储备充足,战略纵深广阔,国内市场巨大,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高度融合,毕竟不是各色新旧灾难最深重之国。无论是欧、美、日、澳、韩,还是印度、巴西、南非、印尼、俄罗斯等新兴大国,或是祸不单行的亚非拉穷国,都远比中国更急需抱团取暖。因此,“暖实力”外交急中国之所急,也是急各国之所急,无论是其亲和力与感召力,还是其战略价值与施展空间,都是非常可观、大有作为的。
  至于日后中国内政,也必须以提升国内“暖实力”为首务。在前段时期,我国经济短板非常明显,确实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即便如此,经济建设也不等于经济增长,而必须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强化国民认同、推进政治文明,从而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等措施来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更何况,随着发展阶段和出口情势的变化,我们理应在“扩内需、调结构”之余,及时补足军事、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战略短板,战略重心应从总量“冷实力”转向整体“暖实力”。必须警醒的是,鉴于东西差异、城乡差距、贫富矛盾、官民冲突日趋严重,我国总量“冷实力”虽有大幅增长,整体“暖实力”却仍然亟待提升。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虚心向西方学习,其对外“冷实力”的现代大扩张虽属事实,但它始终扎根于凯恩斯革命之后的国家福利体制。换言之,唯有化“实力”为“福利”,才能凝聚人心、激励创新、强化认同。否则,任由两极分化加剧、民族认同弱化,中华复兴也可能重蹈苏联覆辙。
  总之,思路决定活路。战略机遇关乎民族兴衰,它虽受制于战略格局,但也受限于战略思维,思维短板亦是战略短板。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反对冷战与霸权,但又不自觉地沿袭了冷战思维,从而在实践路径与思维路径上都陷入了严重被动的路径依赖。在财政赤字、环境赤字、生态赤字危如累卵的今天,西方霸权已无多少“透支未来、赢家通吃”之空间,“温室效应”背后的寒冬冷意迫使人类抱团取暖,变“硬实力/软实力”思维为“暖实力/冷实力”思维正当其时,它既可为国人洞察世界新格局提供新思维,也可为中国续航提供新航标与新机遇。
  [注: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ZX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教授、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话:0371-63926295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