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心理抑郁问题的自我预防与调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 明
日期:2013-01-07 14:40:11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领导干部心理抑郁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主观因素引起的。
(一)欲望膨胀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道德感与归属感的丧失
现代生活刺激了人的食欲、色欲、利欲、权欲等本能欲望,一些人的价值观也在欲望的放纵中被扭曲——金钱、权力、名望、美色被赋予至高无上的价值。部分处于权力中心、掌握着众多社会资源的领导干部也随波逐流,忘记了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放弃了道德良知的底线,陷入了千方百计追逐私欲的旋涡。没有了道德追求的领导干部,想的不是勤勤恳恳为官一任、殚精竭虑造福一方,而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以公谋私、不惜代价争名夺利。这些领导干部已经丧失了政治信仰和道德信仰。政治信仰的失去意味着崇高奋斗理想的消逝,道德信仰的虚无意味着人性堕落的狂欢。因为缺乏对信仰和终极价值的思索,这些领导干部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最终不能证明自己,只有通过外部刺激(金钱、权力、生理欲望)才能感知自身意义和价值,得不到的拼命想得到,得到了的又拼命不想失去,主体存在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而异化为膨胀欲望和世俗名利的奴仆。
(二)不良官场习气下的心口不一和身不由己——无助感与痛苦感的增强
中国传统官场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至今仍影响着当前的官场。一些领导干部在从政过程中,种种“潜规则”使他们想说的话不敢说、不能说,不想说的话勉强说、装假说,不想做的事情、不愿做的事情被迫去做、昧着良心去做。这种身不由己造成的内心纠结是人内心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严重冲突。坚守信念的无助、信念失守的无奈使这些领导干部不敢或不愿面对自己的良知,快乐与成功的表面之下往往掩饰着一颗并不快乐甚至是痛苦的心。
(三)干部选拔和职位升迁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平衡感与失落感的加剧
当前的干部考核、任免和提拔机制在某些环节确实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导致一些勤勤恳恳、踏实努力、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提拔,这是造成一部分领导干部心理不平衡和产生不满情绪的原因。此外,也有一些自我认知过高、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期望值过高的领导干部,总认为工作能力、敬业程度远远不如自己的人被顺利提拔任用,自己却被冷落忽视和打压排挤。这种主观臆断会带来极度不平衡心理和愤怒情绪。怀才不遇的失落感最容易产生自我认知障碍和自暴自弃的抑郁心理。
(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的重荷——安全感与快乐感的匮乏
官场有限的利益资源导致从政者之间产生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一些性格相对内向和敏感的领导干部,往往会夸大官场的险恶,在人际交往中谨慎、猜疑、提防,时时如履薄冰的心理使其失去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感。此外,当前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复杂形势和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使行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也给领导干部带来了新的压力。除了日常工作的压力之外,一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也有可能导致自己被问责、记过或撤职。快节奏的社会运转、复杂的社会矛盾因素可能瞬间断送自己多年辛苦打拼获得的领导职位。面临工作压力,一些领导干部没能进行有效调节,本来优质的工作业绩没能带来应有的事业成就感和快乐感,更多的则是彷徨、踌躇与不安。
(五)担心自己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