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市委书记用人失范的薄弱环节和原因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立球 日期:2012-11-19 15:15:30
实绩界定不太明确。①以偏概全,忽视干部的基础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差异性。有的干部工作基础条件好,容易体现政绩,而有的干部受基础条件和客观环境制约,工作虽尽了很大努力,成绩也可能不太明显。②以虚乱实。有的干部热衷于大轰大嗡、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表面花团锦簇,实则败絮其中。③随意嫁接。有的干部把集体的荣誉说成是一人之功,或是把前任所做工作后任才体现的政绩完全算在后任名下。第二,对考察对象的评价有时不太准确,存在以票取人现象。民主推荐结果可以体现群众的公认度,但不能单纯以得票高低为依据。在某些情况下,得票会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①条件限制。有时组织部门根据上级部门对干部工作的阶段性要求,提出民主推荐人选的条件时,强调要有女干部、35岁以下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或全日制本科以上干部,而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符合条件的人选太少,因而符合条件人员的得票必然比较集中。②性格因素。有些干部四平八稳,乐于做“好好先生”,怕得罪人,也愿意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得票可能较多。③人为因素。个别人在民主测评前四处活动,拉关系,托人情,施以小恩小惠,或明说,或暗示,求人在测评时为自己投上一票。第三,考察对象的潜能不好把握。干部考察中,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比较容易评价,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任更重要职责的潜力则难以准确把握。有的干部在副职岗位上工作非常出色,政绩比较明显,但提拔到主要领导岗位后,不能适应岗位的变化,工作表现与以前判若两人,不但没有打开工作局面,反而使工作出现倒退。第四,考察对象的个性特点不够鲜明。对考察对象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但对某一些具体特点和深层次问题则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般是把某地区某部门近几年提出的几句朗朗上口的口号罗列出来,以说明工作思路清晰,却缺少切合本人特点与个性的描述。特别是对考察对象的缺点、不足轻描淡写,惜墨如金,往往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不能全面反映考察对象存在的缺陷。在千篇一律的干部考察材料面前,县市委书记用谁不用谁,谁能找出理由反对?这样,就为县市委书记大量使用自己人留下极大的空间。
  5.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措施不够得力,使少数县市委书记滥用权力的欲望得到膨胀。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当前,少数县市委书记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用权失范,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措施不够得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监督体制不顺,监督主客体之间没有形成权力制衡。目前,对县市委书记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履职用权行为的监督主体是各级党的纪检、组织部门,二者都是在以县市委书记为核心的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同级党委负责。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不能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力度明显薄弱。二是监督渠道不够通畅。长期以来,干部人事任免一直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透明度较低,广大群众对选拔干部的职位、条件、程序和主要环节无从知晓,群众监督也就无从谈起。加之同级班子成员不愿监督或不敢监督,“看得见的管不着”,上级监督不够经常,“管得着的看不见”,导致少数县市委书记在思想上认为违规违纪风险远远小于违规成本,因而不惜冒险违纪违规。三是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中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