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者对上的人际关系取向及改善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智
日期:2012-04-27 10:21:12
上关系。 三是寻求个人发展的机遇。每个领导者都有追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动机。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努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上级领导提供的条件和机遇,以及主要领导的主观认同、关系亲疏,甚至是利益相关度。在此问题上,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人给领导者的成长列了一个等式: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上级主要领导的赏识+个人素质和努力。毋庸置疑,上级领导的栽培、肯定、赏识、推荐是目前领导者晋升的关键路径。对此有人总结为:“干部四化,不如有人说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不如有一个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四是寻求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一个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取决于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交往双方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帮助等,那么双方就会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不友好、不真诚或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反感甚至反抗,从而使双方产生疏远甚至敌对的心理。领导者的人际关系比一般人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既是一种工作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以权力为基础,以服从与被服从为前提;人际关系则是以心理需要和利益满足为基本条件。两者在许多情况下是矛盾的,譬如角色的不同、地位的不对等、利益上的冲突、认知上的不一致、性格脾气的差异等,每一种因素都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的不协调。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如果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双方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并作出积极的行为反应。反之,如果面对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在行为上就会处于“冷战”状态,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导致情绪低落、偏见强化等,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双方关系自然就会十分紧张。所以,大多数领导者在处理对上关系时显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力求避免矛盾,尽力保持一致,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慰藉和安全感。 领导者以对上为重点的人际关系取向,主要还是领导者对自身利益和权益追求的结果,本无可厚非。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对此,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判断,当然,对存在的问题更不能视而不见。领导的人际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反映,如果领导的人际关系扭曲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公权力成为实现私利的筹码,必然使“潜规则”蔓延、庸俗化盛行,最终替代良性制度机制、腐蚀党性原则,导致种种不良行为的发展。譬如,在关系处理上搞“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认组织,认个人”、“上级就是真理”、“摆平就是水平”,在决策与执行上搞“百鸟朝凤”、“唯上不唯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选人用人上搞“少数人独掌用人权”、任人“唯钱、唯亲、唯顺”甚至卖官鬻爵,在领导作风上搞“家长制”甚至提倡“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生命在于运动,领导在于活动”等。这些都是领导人际关系“潜规则”的反映,其危害绝不能小视。一旦“潜规则”的低成本与“显规则”的高成本形成群体认同并扩展,对领导人际关系环境乃至社会关系都是一种严重的侵蚀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