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2012年全国两会传递的新信号解读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陶善才 日期:2012-04-27 10:05:45
,表现出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的信号。例如周小川提到,准备金率下调仍有非常大的空间。有学者测算,如果今年外汇占款降到2万亿元,意味着今年国内贷款需要达到10万亿元。因此下调准备金率仍有必要,预计上半年有3次下调。其三,民间借贷规范化的要求更为紧迫。刚刚过去的2011年,民间借贷风潮席卷全国,各地民间高利贷现象此起彼伏。根治民间借贷乱象,关键在于改变中国信贷市场被银行垄断的局面。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提到温州“吴英集资案”,认为这件事情反映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对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他还透露央行和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在两会期间曾建议,国家必须规范民间借贷,使之每一步运作都“浮出水面”,设立专业金融机构来代替它,最终使其“消失得无影无踪”。
  城镇化加速的“堵”与“空”。政府工作报告称,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50%城镇化”这个新名词引发了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但是,在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我们也遭遇“堵城”与“空城”等诸多“成长的烦恼”。其一,“堵城”如何突围?楼越盖越高、车越开越慢,这是城镇化遭遇的普遍困境。有代表建言,城镇化率突破50%,更需要科学的规划,建设一批让老百姓有发展空间、生活舒适的城市,治堵和防堵是提升城市幸福感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有代表认为,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交通拥堵难题,与现阶段全国汽车保有量和迅速递进的增量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堵城”等挑战,如何做好“控制产量、优化存量,实现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是破解城镇化难题的一把钥匙。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分析,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是城镇化的红利,也是压力。我们需要更趋人性化的城镇化,需要城镇内部、城际之间更详尽的中长期规划,而交通规划是必备的基础,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提出顶层设计理念的一个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一些特大型城市均已达到或接近2000万常住人口,承载负荷已濒临上限,治理“堵城”必须考虑更合理地引导人口流动。其二,“空城”能否不空?“大城留不住,小城不愿去”,这是近年各地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留城”与“返乡”问题上的一大纠结,同时也显现出除“北上广”等大城市及省会城市以外,卫星城、中小型城镇的吸引力仍不足。对此,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认为,不是建几栋高楼就叫城镇化,不是把农民叫进城来就叫城镇化。过去几年兴起的“造城风”,已经使一些地方出现了“空城”现象。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联系紧密,资源配置不恰当,就容易形成“空城”。如何缓解和避免“空城”?有代表建议,不能单单从户籍上考虑,当地首先必须有产业的支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要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包括住房、就医、求学等;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注重新城人口的文化需求,满足流动人口的文化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进城入镇的人口“留得下、稳得住”,实现“有体面、有尊严”的城镇化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