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信任危机根源探究及对策建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臧豪杰 日期:2012-03-20 09:55:45
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对内职能的重要一项是社会管理职能,而近几年接连涌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天价酒等事件凸显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不到位,甚至是缺位。
  其四,对上负责与漠视公民权利。虽然同级政府人员应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级领导往往操控着下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因而,对上负责便成为官场的一种普遍现象。领导者缺乏对下负责的态度,也就不会去亲身体会普通民众的所想所求,把心思用在琢磨上级的个人喜好上,如此必然会漠视甚至侵害管辖范围内的民众权利。
  其五,官本位思想浓重。在现代社会,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公民权利受保护的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而在一些官员的观念中,依然把普通民众作为被管理者、愚昧无知者、无端闹事者,把有权与无权视为人格高低的分水岭,如此观念必然导致人民主权的异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
  (二)专家信任危机原因分析
  《新华词典》把专家解释为:“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或擅长某项技术的人。”由此可见,专家不但是指技术科学家,而且包括社会科学家,他们所共同具有的特点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科学活动中贯穿始终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科学家应该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者。当前,被国人冠以专家称号的科学家本应获得最高的社会信任度,却遭遇了尴尬的信任危机,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具体分析专家信任危机,其原因可归纳为:其一,违背求实求真求证精神。其二,成为权势金钱的代言人。专家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是因为专家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和道德情操,民众对专家也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期望。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专家却成为权势和金钱的代言人,利用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民众所赋予的信任为权势和金钱服务,背离了科学精神,也辜负了民众的信任。其三,专家的名号被滥用。其四,学术造假与学术功利化。
  (三)企业信任危机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国的企业目前遭遇到了普遍的信任危机,民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何在呢?其一,为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二,企业竞争以消费者利益受损为代价。在腾讯、360与金山三家的“3Q”大战中,腾讯要挟QQ用户卸载360软件,消费者夹在企业之间无所适从,成为直接的利益受损者。其三,回避问题,逃避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肩负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但部分企业漠视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一味以赢利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又如何能唤起老百姓对这些企业的信任呢?
  (四)政府、专家、企业信任危机的根源探究
  政府、专家和企业所遭遇的信任危机似乎是孤立存在的,各有具体的不同的原因,但实际上三者之间存在着共性。
  1.民间的监督力量过于薄弱。信任关系的成立必须建立在行为者平等的交往之中,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存在。政府、专家、企业与普通老百姓之间是一种隐形契约关系。老百姓与政府是委托—代理关系,专家和企业与老百姓之间是生产—消费关系,在这两类关系中,老百姓具有纯消费性,是产品的最终承担者。如何才能保证作为代理方的政府和生产方的专家、企业负起应有的责任呢?一方面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