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其关键在于县委书记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而问题的核心是县委书记向谁负责。尽管上述观点为“县权公开”继续推进在制度、体制、方式、举措方面提供了 参考,但是基于试点单位比较视野的分析并不多见,中国的县(区)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三个试点县(区)在“县权公开”透明运行探索中,取得了哪些经验?推行的瓶颈是什么?出路在哪?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三个试点县(区)“县权公开”探索取得的经验 三个试点县共同的经验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界定县委权力边界,列出权力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例如,成安县确定县委集体职权50项,县委常委职权185项,县纪委、县委部门职权110项。睢宁县绘制了县委常委会决策、政府常务会决策、科级干部任免等10个方面的权力流程图。二是突出重点,约束县委书记权力。睢宁县一名接受笔者深度访谈的干部感叹道:“为什么说县委书记的权力大?因为县里担负的职能多。在县里,车祸死了人,有可能把尸体抬到县委、县政府门口来施压。这在全国2000多个县都可能上演。”三个试点县(区)对县委书记的权力都采取措施进行限制。例如,睢宁县出台了《睢宁县县委书记的权力和责任》,制定县委书记权力清单,划定县委书记权力边界,并规定县委全委会、县纪委全委会负责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县委委员、县纪委委员有权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情况进行询问和质询,县委全委会有权根据情况对县委书记的权力进行规范。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就曾对制度设计者表示:“你们把我的权力限制住了,权力公开效果也就达到了。”三是创新方式,加大公开力度。例如,成安县委、县政府把59个部门和1000多名公务员集中到综合办公大楼里办公,推出了集中办公、透明办公、开门办公和互动办公等多种“通透式”办公形式;实行了社会旁听制,通过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现场列席旁听的方式,把县委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摆在群众的眼皮底下。睢宁县出台《县委常委会提前预告制度》。武侯区采取健全“民情专递”机制,强化事前公开,完善“会议开放”制度,强化事中公开,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事后公开。四是加强监督,完善制度。政治权力运行是一个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的闭环系统。无论哪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使整个权力运作系统断裂。加强监督是试点县(区)的共同选择。例如,睢宁县实行“一述双评三监督”,县委书记和县委班子其他成员要定期述职述廉(一述),公开接受党内和党外评议员评议(双评),公开接受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三监督)。武侯区建立区委委员与区党代表“双向约见”制度,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开通“武侯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 睢宁县、成安县、武侯区三个试点县(区)的“县权公开”透明运行的探索中得到了一些共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进一步推进“县权公开”,只有直面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三个试点县(区)共同存在的问题 三个试点县(区)在推行“县权公开”中面临着共同的瓶颈,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一是三大权力边界不够清晰。试点县(区)对人大、党委、政府三权界定不清,表现出来就是三个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