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商而优则仕”的合理性、合法性考察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家刚
日期:2012-01-04 17:24:02
逐末,也很可能会增加腐败的机会,对领导本人和被选中的“红顶商人”都是很不利的。其二,从一些商人的考虑来看,其可能不是为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个人企业的发展而接受相应级别或职位的。因此,一旦他获取了公共职位,就会为了谋取私利而牺牲本地区人民的利益。安徽潜山一位有副县长“头衔”的企业董事长,由于企业要上马一个蚕茧缫丝项目,便下令县里所有农户收获的蚕茧,只能卖给他的企业。因此,这种做法的结果不一定是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很可能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养肥了个别的“红顶商人”。 2.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其合理性也在几个方面无法得到体现。一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不等于合格的政府管理人员。“一个人能将企业搞好,未必就能管理好经济和社会;‘官员’当得好,未必就能成为市场上的好手、经营上的骁将”(陈军:《“商而优则仕”与新权钱交换》,《解放日报》2004年2月11日)。二者尽管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二是“商而优则仕”给官员选拔机制带来了混乱。它打破了以往在政府机关和其他权力机关架构内选拔官员的惯例。这种新的选拔方式必然会与原有的选拔方式产生一定的冲突。这里就形成了两种选拔方式下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问题。商人可以凭借其资本以终南捷径的方式进入政权机关,这对原本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方式晋升的官员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造成一定的危机。三是“商而优则仕”可能与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相矛盾。因为它无法避免权力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必然造成企业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其中还包括“红顶企业”之间也可能毫无平等可言。这样就可能形成以“红顶商人”的级别高低、官职大小为基础的等级森严的非正常秩序。这种秩序显然带着明显的权力烙印。它违背了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的原则。四是“商而优则仕”可能会使“红顶企业”丧失发展空间。人们一般会认为,“红顶商人”可能会受益良多,借助行政力量或者政治权力发展自身。其实也不尽然。当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成为“红顶商人”,当一个企业成为“红顶企业”,其就必然会受到来自政权机关更多的制约。有时可能是行政命令,有时也可能要为了大局而必须作出牺牲。因此,“红顶企业”并不必然是绝对安全的。有时,它面临的危险系数可能比一般企业更高。五是“商而优则仕”的金钱标准难以令人信服。在从商致仕的过程中,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似乎唯一重要的就是金钱的力量。这一金钱的标准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有何内幕?是不是有权钱交易?种种猜想,不一而足。在人们对它的正当性产生怀疑之时,当然很难产生信服的心理。这就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造成了严重的认同危机。 三、“商而优则仕”的合法性考察 (一)合法性的体现 1. 商人也有权利。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是: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十八周岁;③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具有良好的品行;⑤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⑥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⑦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这些条件并没有排除商人成为公务员的权利。应当说从基本条件的角度来看,商人也有权利报考并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所以,一般地讲,从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