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选拔公开”模式的探索与展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世明
日期:2011-09-22 16:52:15
新的突破。2004年9月27日下午,江苏卫视全程直播了省发改委副主任一职的面试答辩过程。入围该职位的5位候选人通过抽签依次登场,每人完成10分钟的主题演讲和20分钟的面试答辩,前3名进入下一轮的组织考察阶段。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往的公选虽然不乏公告、宣传和公示,但选拔过程基本上是在体制内进行的。电视直播将公开选拔变成了“选拔公开”,首次将干部选拔与社会大众连接在了一起。 经过2004年到2006年的初步探索,在总结和借鉴相互经验的基础上,电视直播干部公选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于2008年达到试验的高峰期。江苏、浙江、贵州、山西、安徽、湖北、云南、黑龙江等地针对不同职级和岗位,采用电视和网络直播方式实施“选拔公开”,成为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热门话题。大多数地区是将干部选拔的面试评价过程进行电视直播,湖北省则是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进行电视直播。通过电视直播这一最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展示选拔干部的面试过程,变几双或十几双眼睛选拔干部为千万双眼睛选拔干部,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所选拔的干部和选拔干部的过程,使得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更强、参与面更广、竞争力度更大、民主程度更高。因此,干部选拔过程的公开化,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和公众的知情和参与程度,无疑是推动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公开进程中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二、“选拔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种有益探索,以电视直播为代表的“选拔公开”模式还存在一些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推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程。 首先,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选拔公开”是否有利于形成干部工作的民主机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节目曾以“公选局长电视直播”为题对“选拔公开”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更有人质疑直播只不过是一场选秀,对于推动民主政治似乎并无实际价值。事实上这种质疑也并非毫无根据。面试直播的社会影响虽然很大,但目前还不是选任干部的决定性因素。在面试过程的前后,还有很多关卡和环节左右甚至决定公选的最终结果。即使电视直播的面试,也鲜有场外观众的参与。似乎只是将面试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展现出来了,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和程序方面并没有质的改变。也有观点认为,我国高中级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用委任制,解决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选拔公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可能使少数人假借民主公开的名义“带病提拔”或“带病上岗”。 其次,“选拔公开”的组织和经济成本比较高,相关部门难以承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拔公开”的推广和常态化。笔者曾全程观摩了某省的电视直播选拔干部活动,其间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非一般的组织所能承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本身就耗时耗力,电视直播干部公选进一步增加了组织和运行成本。工作成本偏高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降低工作成本已成为今后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主要技术难题。 再次,哪些职务岗位适合“选拔公开”还需要认真思考和权衡,并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 |